中美汇率争端缓解但人民币升值时间表仍将被推迟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年初以来因中国出口回升,经济强劲增长并伴随经济过热和国内资产价格泡沫现象,海内外投行和机构纷纷押注人民币将最早今年二季度重启升值进程。不过一季度,这一本来的经济议题不断被政治化,并引发

     年初以来因中国出口回升,经济强劲增长并伴随经济过热和国内资产价格泡沫现象,海内外投行和机构纷纷押注人民币将最早今年二季度重启升值进程。不过一季度,这一本来的经济议题不断被政治化,并引发政商及经济学界的“唇枪舌剑”,汇率问题“政治化”令人民币升值之路徒生变数。随着4月15日美国是否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的最后期限以及5月下旬中美第二届战略与经济对话临近,同时G20峰会召开在即,中美开始积极修补双边紧张关系,人民币汇率争端正逐渐平息,但人民币升值进程表仍将被推迟,并配以更具建设性和协商性的方案满足彼此关切。

  海内外纷纷重启人民币升值时间表在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期间,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近20%,但随着金融危机爆发,为了保护出口企业,政府重新实施了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包括美国、欧洲及IMF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机构都认为,人民币钉住不断贬值的美元导致其自身价值遭到严重低估,从而给予了中国出口部门有失公允的贸易优势,并反复对人民币升值施加政治和舆论压力,中方则始终坚持人民币维稳的政策基调。不过进入2010年,伴随中国经济呈现更为强劲的经济增长趋势,尤其出口恢复正增长,同时今年的G20金融峰会将更多关注汇率和全球经济的重新平衡,为避免遭遇更多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遏制国内资产价格泡沫和潜在的通胀风险,海内外研究机构普遍预计,人民币最早可能于今年4月重启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间人民币渐进升值的政策,未来一年升值幅度约在3-5%不等。

  考虑到中国资产泡沫日趋严重,人民币名义汇率再启升值越来越有可能进入政策选项。名义汇率调整的政策目的在于使经济减速,而升值和对内的紧缩(不仅包括信贷控制、加息等货币政策收紧,也包括更广泛的结构性改革)都是达成减速的政策选项。央行为对冲外汇占款,必须投放基础货币,泛滥的流动性将会加快国内资本市场的泡沫化;同时在国内投资高涨和出口持续强劲回升下,国内通胀压力上升趋势明显,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和为过热经济减速。此外,2010年中国进入实质性的“调结构”过程,汇率的“倒逼机制”能避免大量资源徘徊于低利润、高能耗的产业当中,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上在今年"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对人民币汇率问题首度“松口”,他承认2008年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的做法是一种“非常规政策”,迟早要面临退出的问题,但要谨慎选择时机。虽然这个表态有些模棱两可,但依然强化了人民币升值预期。中美近日就5月下旬将召开的“第二届战略与经济对话”(S&ED)展开沟通,中国主动要求在战略对话中讨论人民币汇率,也暗示中国已做好了人民币升值的准备。中国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对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测试。

  再来看金融市场表现,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3月中旬一度创下自去年5月25日以来最低6.8261,交易商通常会根据中间价水平来揣摩中国央行在人民币汇率上的立场。海外无本金交割市场上,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NDF报价暗示未来一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有望升值近3%。

  汇率问题“政治化”令人民币升值之路徒生变数金融危机摧毁了美国内需增长的内在动力器,金融、企业和家庭深陷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之中,美国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需要出口驱动型增长。虽然奥巴马09年初上任以来推出了大规模的刺激措施,但在就业方面似乎收效甚微,通过增加出口来弥补国内消费不足,增加企业资本投资和刺激就业机会增长,同时缩减经常帐赤字,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09年下半年,出口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就超过一半。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今年初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出在五年内使美国出口翻一番,创造200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而且考虑到今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为拉拢蓝领选民,民主党迫切需要失业率自当前10%附近高位回落。09年底以来,因欧洲主权债务的风险上升,同时欧洲复苏放缓,美元持续走强,美国方面对人民币的反对声音则加大,并借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之名频出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均创出历史最高。

  美国民主党新政府虽然在经济上表现尚可,不过在就业以及金融业援助方面作为仍颇受职责,国会两党分歧不断加剧,奥巴马删减版的医改计划艰难获得通过,不过共和党全体投反对票;美国民众也大多不买奥巴马的帐,尤其是中高产阶级及保险机构等担忧面临更多的税收负担,如此看来奥巴马及民主党可能失去不少选票。不过在中国汇率问题上,两党似乎找到了唯一的共同点,美国国会议员们纷纷指责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并威胁在4月15日美国财政部报告上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从而进一步施加贸易制裁,以为自己及其政党谋取政治筹码。中美政商和经济学界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也声势浩大。美部分议员还试图发动对中国汇率的“包围攻势”,鼓噪欧洲及日韩等亚洲经济体对中国汇率进行指责和施压。

  可惜的是,欧洲目前被希腊债务危机弄得焦头烂额,根本无心加入中美争端;而且事实上欧洲许多国家在对美出口大幅下降同时,对中国出口反而实现正增长;欧元因债务担忧大幅贬值,欧元/人民币也受益下滑逾10%,若人民币升值打压美元走软,欧洲货币将再度面临走高风险,欧洲此时并无兴趣加入汇率战。如此同时,日韩等亚洲经济体受益于中国庞大内需,也不想陷入美国国会部分议员的政治游戏,更不想看到他们最大的市场—中国出现经济和金融市场及政治的不稳定。对中国来说,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沿海地区的出口企业(也包括部分加工贸易出口企业),但有利于从国外采购原材料面向国内市场销售的企业,以及部分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行业;而人民币升值对于社会稳定的影响,则是政府最为关注的。这也意味着,在出口复苏未稳和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国不会采取激进的人民币升值策略,特别是不会让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度升值。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4日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严厉抨击别国指责或强制人民币升值,并指人民币币值并未低估;稍晚还透露称,中国3月可能出现贸易逆差,数额或将超过80亿美元,这将是自2004年4月以来的首次贸易逆差,这也为人民币维稳提供支持。政府更加担心,若人民币在外部压力下升值,可能引发更多游资流入中国,加剧国内众多宏观难题,并损及政府声誉。美国近期的强硬施压,反而让中国坚定了不屈从于外部压力调整汇率的决心。

  汇率争端缓解但人民币升值日程仍将被推迟进入2010年中美双方政治经济冲突不断加剧,在涉藏涉台及贸易问题上不断爆发冲突,不过中美两国毕竟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双边关系,经济联系尤其紧密。人民币汇率前期在经历美国的一轮来势凶猛的升值压力后,目前正逐渐平息,美国似乎也逐渐看清了,单纯的人民币升值不能有效降低美国的贸易赤字和增加就业,而且外部压力更不可能使中国屈从从而重启人民币升值,更为关键的是---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未必是好事。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上周率团访美,旨在与美方探讨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加强经贸领域的合作,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白宫周一称总统奥巴马向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表示,希望与中国合作达成“可持久且均衡的全球成长”,希望与中国“进一步发展正面关系”。中国商务部长周二撰文《建设性地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指出人民币汇率无法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相信中美经贸合作一定能排除各种干扰,“对话比对抗好”。

  人民币盯住美元,让中国积累了大量的美元资产,这既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依赖,也增加了美国对中国的依赖,造成了两国之间共荣共生的局面,中国要依靠美国配置美元资产并保证安全,美国也要通过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进行“融资”。对于美国来说,人民币盯住美元,让美元无法通过对人民币贬值来改善中美之间的贸易赤字,但如果人民币脱离美元走上升值之路,会让美元失去人民币这一后盾(某种程度上,人民币盯住美元可以增强市场对于美元的信心),而且,人民币升值早晚会损害美元的强势地位,而美国目前面临为经济刺激和医改筹资的巨大压力。目前来看,中国和美国似乎都不会接受人民币汇率的激进调整。对于中国来说更多选择包括,不断刺激内需,同时美国放开高科技产品对华的出口管制,缩减对美贸易赤字;中国不断完善国内的价格形成机制,保证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中国适当扩大人民币波动区间,增大豪赌人民币升值的游资的风险,并逐步让汇率贴近市场估值。

  尽管中美汇率争端出现缓解迹象,人民币升值日程表仍将被推迟。中国央行新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人民币升值应取决于中国自身的根本利益,人民币可控地、逐步地升值,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最有利的,人民币年内应该会有一定的调整,但只会是小幅逐步地升值;对于具体的调整时机,他建议应该选择在9月之前,否则美国11月中期选举时,人民币汇率又可能会成为问题。这或许也代表了中国目前面临的两难处境,不过若4月美国未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在5月下旬第二届战略与经济对话前后,人民币或可迎来久违的升值进程,升值路径可能有两种:1、一次性升值2%,并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区间,随后一年内再升值1-3%左右;2、渐进升值,一年内升值3%左右甚至更多。此外,还需考虑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和国际市场上美元今年走势。若中国及全球经济稳固复苏甚至加速增长,则人民币上升空间大些,若复苏放缓则人民币上升空间缩窄;若美元进一步走强,则人民币对篮子货币相对升值,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空间缩窄甚至维持不变,反之美元再度走软则为人民币提供更多上升空间。而9-10月份是今年人民币重启升值的第二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