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向好理财市场双繁荣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2010年3月份,国内外经济趋势向好,市场加息预期高涨。在全球通胀预期升温的,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均在酝酿退出。银行理财产品也一改上月冷暖参半的状况,双双出现繁荣,并在产品类型上出现了新的趋势。    外币
  2010年3月份,国内外经济趋势向好,市场加息预期高涨。在全球通胀预期升温的,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均在酝酿退出。银行理财产品也一改上月冷暖参半的状况,双双出现繁荣,并在产品类型上出现了新的趋势。
  
  外币:持续升温

  2月到3月,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较上期呈现整体上扬趋势,再次受到市场认可。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需求高涨,也使外币理财产品一扫冷清局面。澳元的继续加息和美国GDP的持续回暖致使市场出现澳元美元双重主导的格局。
整体持续升温

  随着国际经济回暖,通胀压力逐渐显现,世界各国政府的宏观政策也做出了较大改变。近期一些国家开始收缩流动性,诸如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美联储则在三年来首次提高贴现率。因此,外币理财产品也随之继续回暖,并确立了涨势。在外币理财产品中,中国银行的“汇聚宝”系列、光大银行的A计划系列等,都推出了多个币种、多种类型的产品。
根据分析,外币理财产品需求高涨的另一主要原因是:QDII产品收益始终不容乐观、B股市场波动较大。对于他们来说,购买银行的外币理财产品成为最优之选。

  “澳美”主宰市场

  与往期“澳元独大”的局面相比,本月澳元产品和美元产品俨然成为市场主角。澳联储在2010年3月2日将澳元基准利率上调至4%,并且有普遍预期未来可能进一步加息;而美国回暖的GDP和不断回升的非农就业数据也提振了美联储的加息预期,使美元指数强势上涨,非美货币下跌。在这种情况下,澳元和美元产品的收益率均有着较为良好的表现。与美元汇率挂钩的港元产品也有较好表现。澳元、美元产品无论从推出的数量还是预期收益率,都占据是市场的绝对份额。但澳元产品一只独大的局面正悄然变化,澳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整体低于上期。

  人民币:“短”“灵”成趋势

  出于对通胀的担心,以及股市的继续徘徊不前,人民币理财产品短期化、灵活化趋势进一步明显。在法定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后,股市楼市观望情绪渐起,这使得短期、超短期产品极受欢迎。仅3月份第一周国内银行发行的171款产品中管理期限在1年以上的仅4款。

  短小以应对股市波动

  除了加息预期之外,A股市场的波动加剧也是短期产品受欢迎的原因。实际上,这也是春节前层出不穷的短期理财产品趋势的一种延续。A股市场在3000点附近已经徘徊了数月,其间又出现数次调整。而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使得未来2~3个月A股市场充满变数。究竟这种震荡行情何时被突破?人们不得而知。因此,投资者倾向于在此期间选择一些更为稳定、期限较短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作保值之用。例如,中国银行推出的“博?弈”系列周末型理财产品可以在每周五下班时买入,周一早上赎回,正好提高了股市投资者的资金利用率。此外,一些短期产品收益提高也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原因。一些1月期的产品收益甚至超过某些1年期产品的收益,这就使投资者更加倾向于选择短期产品。

  灵活以适应加息预期

  在加息预期强烈和股市起伏不定的情况下,理财产品也越来越灵活多变。从收益形式上看,很多产品采取按日计算的浮动收益,每周支付一次;有的产品会在央行加息时为投资者按照利息受益最大化的条件进行智能转存。从期限上来看,7天,14天和28天的产品层出不穷。一些开放式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无固定期限,并允许投资者随时赎回产品。从挂钩资产上来看,创新也层出不穷。例如,深圳发展银行就推出“金娃娃”2010人民币理财产品,该产品集黄金投资和信托理财产品于一身,满足了投资者在复杂形势下多样的需求。

  投资者在选择人民币产品时,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资金的用途;在选择或变更外币产品时,一定要关注汇率的变化。这样才能在整体向好、局部情况复杂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