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重估无法振兴美国制造业
中国重估人民币符合中国和全球经济长期利益,但分析师称,依据以往经验,美国制造业已经消失岗位不会因此恢复。
美国奥巴马政府近日宣布推迟发布年度货币报告,美国议员此前要求借此报告定性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并坚称中国故意压低人民币以扩大出口,此行为破坏美国企业竞争力并导致美国工人失业。
回顾历史,人民币最近一次升值在05年至08年,但当时的升值既未迅速刺激美国出口,也未能控制中国日益庞大的贸易顺差,甚至还限制了中国大幅调整人民币的可能性。
美国前财政部副部长亚当斯(Tim Adams)称,若希望人民币政策出现彻底改变,现实恐怕会令人非常失望。目前技术人员、政界技术专家以及学术界均为这场变革争论不已。
美国财长盖特纳在解释为何推迟原定于4月15日公布的报告时称,将继续通过G20峰会在呼吁中国实施更具市场导向的汇率制度。
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中国问题研究学者罗迪(Nicholas Lardy)提醒称,除非中国确信欧美经济显露持续复苏的明确迹象,否则不会允许人民币汇率出现任何大波动。
罗迪指出,目前的确存在有力证据,可以支持中国放松人民币盯住美元,但美国数年前因中国廉价出口而丢失的岗位不会因此恢复。生产将转移到下一个成本最低的中心,这可能是亚洲的一个地区,但绝不会是美国。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减轻失衡,但不应视其为解决美国经常帐赤字的主要办法。
就长期而言,美国庞大的经常帐赤字和中国巨大贸易盈余是不可持续的。G20领导人09年9月已经承诺寻找政策改善世界增长平衡。分析师将此解读为北京未来将允许人民币升值,但未提供时间表预期。
卡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主任达杜什(Uri Dadush)称,人民币更具灵活性将有利于中国长期发展,也符合美国利益。但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币值的迅速上升将推高进口物价,实际上不利于美国家庭。目前美国近10%的失业率仍令消费者控制开支。
人民币上强还意味着中国企业购买力的增强,并需要更多美元计价的商品,例如原油。这可能引发美国汽油价格新一轮涨势。不过,分析师并不确定人民币币值和油价之间的可靠关联。
亚当斯称,较之人民币缓慢升值,全球宏观需求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更大。人民币升值可能加剧商品价格上涨,但经济加速复苏将发挥更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