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的路上勇往直前
人物对话<?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乍暖还寒的3月,坐落在空港经济区内的天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像一件设计严谨的艺术品呈现在记者眼前。在5楼的办公室中,天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尉永久接受了《中国外汇》记者的专访。
尉主任是一个健谈的人,知识丰富,见解独到。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侃侃而谈,向记者讲述天津保税区的故事。天津保税区成立于1991年,而尉主任是1994年来到天津保税区工作的,他经历了保税区发展的最低谷时期,也见证了保税区步入快车道的飞速发展时期。对于保税区的发展历程中的每一次转折、所引进的每一个项目,他都记忆深刻,不用参考任何资料就能娓娓道来。从空客总装线到西飞机翼,从基金公司到国际保理公司……言谈之中流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自豪感,犹如谈到自己出色的孩子一样神采飞扬。
C=《中国外汇》 W=尉永久
C:根据资料,2009年天津保税区完成进出区货物总值373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00亿美元,关税税收达到243亿元,税收总量居全国96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之首,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对外贸易整体下滑中的突出亮点。天津保税区能够取得好成绩原因是什么?
W:天津保税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功能优势:处于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天津滨海新区”之内,具有海港、空港双重优势;兼具保税区、开发区和高新区等多重政策功能,综合优势明显,是国内最具活力的特殊经济区域之一。近年来,天津保税区充分发挥政策功能优势,通过先行先试,在贸易市场化、国际物流分拨、出口加工等方面取得诸多突破。在新的形势下,由于保税区与非保税区之间的政策落差在逐步缩小,因此,我们采取了与一般经济区进行错位发展的方式,强化和突出了保税区的功能优势。
一是以项目为先导来促进保税区功能的开发。我们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吸引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到区内落户并逐步扩张业务,形成产业链聚集效应,以实现提升保税区整体功能的目的。二是以平台来推动通关环境。天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与海关、外汇、检验检疫、税务等部门不断加强多年来形成的密切合作的关系,把服务企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完善公共平台,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在同一座办公楼就基本上可以把所有需要的手续办完,最大限度地便利企业,优化通关环境,使保税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C: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日益加大,保税区独有的功能与优势正在逐渐弱化,保税区的存在价值也开始遭到部分人的质疑,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天津保税区有何措施继续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W:保税区是为了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区形式而在我国进行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具有先行先试的典范作用。尤其是近几年,保税区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以天津保税区的GDP增长为例,从1991年批准成立到2009年,区内的GDP已达530亿元人民币。其中GDP从最初的0到100亿元人民币用了十三年的时间,从100亿元到200亿元人民币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从200亿元到300亿元人民币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从300亿元到400亿元人民币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从400亿元到500亿元人民币仅用了不到十个月的时间。这说明保税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也证明了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这样一种开放的模式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的。
去年以来,为继续保持领先开放优势,建设辐射中国北方的物流中心和贸易中心,发挥对环渤海、“三北”地区和东北亚的服务带动作用,天津保税区推出了“六、七、十”保税功能开发方案,以不断增强区域的服务辐射作用。“六”就是打造六大保税平台,包括维修检测平台、培训平台、医疗平台、成本平台、公共研发和测试平台、动漫及影视后期制作平台。“七”就是建设七大保税物流中心,包括汽车物流中心、棉花物流中心、电子物流中心、钢材物流中心、食用油物流中心、医药及医疗设备物流中心、空港物流中心。“十”就是加快发展汽车、棉花、煤炭、钢材、稀有金属、化工、食糖、洋酒、贵金属、危化品等十大保税市场,形成以较高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产品为主的全国性进口产品和要素市场,成为商品价格、标准制定及推广中心。同时,大力发展电子交易,创建“天津市电子交易市场聚集区”,并加强与证监部门和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建立期货市场,继续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
C:在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方面,天津保税区做了哪些探索?将来还有哪些工作可以尝试?
W:金融创新是保税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保税区就是金融创新的一个载体,发展保税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行为。为了维持保税区的活力,必须进行金融创新。可以引进国际上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的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允许其在国内发展。比如去年IBM保理(中国)有限公司成功落户天津保税区。这不仅是我国第一家由世界500强投资成立的外资保理公司,也是我国第一家面向特定产业(IT产业)开展保理服务的外资公司,可以说是金融上的一种创新。目前这个项目的聚集效应比较明显,其他一些大公司也准备在天津保税区内开展此项业务,具体事宜都在商谈之中,相信很快就可以落实。此外,我建议可以考虑通过开展离岸金融市场、融资租赁市场和股权投资基金市场等形式来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
C:开放基金市场会不会成为“热钱”流入的渠道?会不会给保税区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从监管的角度看,您觉得什么模式对保税区的管理是最有效的?
W:我个人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热钱”。对于基金公司的钱,关键是要看投向了哪里。而对于资金的流向,相关部门可以积极引导,使其投向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领域。
根据我们的调查,天津保税区内的一些基金公司的钱作为PE和VC投向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上市、拟上市公司,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些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还有一些基金公司在海外有很多投资渠道,他们投资国内企业的同时,可能也把国内企业带到了国际市场,为国内企业的发展拓宽了道路。还有一种资金流向是创业投资,就是基金公司把钱投到一些刚刚起步的有前途的高新技术企业来支持其创业。现在网络的发展、软件产业及服务外包的扩大等很多都得益于这些创业投资,尤其是海外资本推动创业投资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像这样的资金流向都是应该鼓励的。
对于管理部门而言,保税区、综合保税区等这样的特殊经济区域可以在管得住的情况下放得更开,即坚持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原则。因为一线是面向国际市场的,只要是有合法的渠道,我们都对其开放。但是要从保税区进入其他区域的时候,管理部门就要严格管理,防范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当然,在这方面还可以有一些新的尝试,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借鉴欧美等国的成熟做法和经验,在管得住的前提下,给予企业更多的实惠和便利,进一步推动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在新一轮经济变更中创造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