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改革或只是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有关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本周出访中国的意外消息引发外界预期,中国政府准备在开放市场方面作出让步,其中包括对人民币进行重估。 &nbsp

        有关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本周出访中国的意外消息引发外界预期,中国政府准备在开放市场方面作出让步,其中包括对人民币进行重估。

       但是目前影响中美两国关系的还有网络安全及武器销售等许多其他问题。因此即使中国一如外界预期的那样对人民币进行重估,也不清楚这是否足以安抚美国商人、工会领导人以及议员们的不满,尤其是当这种做法被视为一种象征性姿态时。

       Eurasia Group驻华盛顿的亚洲问题专家Nicholas Consonery表示,他认为中国政府将需要采取有说服力的措施,令人相信人民币重返始于2005年的逐步升值道路,这是美国官员普遍希望达到的目的。

       在过去数月双边紧张局势升级后,近期中美两国表现出的友好姿态确实是一个可喜的进展。中国在邀请盖特纳访华前,于上周决定参加在美国召开的核安全峰会,美国财政部随后宣布推迟公布一份决定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重要报告。

       Consonery表示,预计中国每年将把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的中间价水平提高2.5%-3%,这一上调幅度相对较小,不会在短期内产生实质性影响,但对中国政府来说,如何使美方接受此举意味著双方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取得进展将颇具挑战性。

       从2005年中国开始允许人民币逐步升值到2008年中国以金融危机为由冻结该政策,人民币已累计升值20%。鉴于去年中国经济实现强劲复苏,外国商人和政界人士有关人民币被人为低估的指责与日俱增。

       但是发出人民币将恢复2008年以前逐步升值势头的暗示可能引发一定风险,因为这可能吸引投机者的游资的流入,这些资金将从人民币的升值中获得几乎是毫无风险的利润。这进而将违背中国调整汇率政策的国内出发点,即抑制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

       然而选择一次性大幅重估人民币汇率也存在一定风险。考虑到中国经济主要依赖出口行业,这种做法对出口商的冲击可能会打击国内劳动力市场,引发社会动荡,并使银行业面临损失。

       中国也会尽量避免给人以屈服于外部压力的形像。尽管最近奥巴马(Barack Obama)政府的立场显然趋于缓和,但美国国会发出的强硬论调又破坏了这种氛围。

       参议员Charles Schumer在谈到盖特纳出访中国的声明时表示,从过去数年的经验来看,中国不会被言辞打动,只会对强硬措施作出反应。Schumer此前提出了一项要求制裁中国的议案。

       尽管中美两国关系有所改善,但最乐观的情况可能是两国关系将以缓慢的步伐改善。美国财政部一位官员周三暗示,预计盖特纳与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在北京进行的会谈不会达成具体协议。这有助于中国将未来的改革定性为中国独立做出的行动。

       如果改革政策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在年中以前出台,则将赶上一系列可能影响中美关系的高层会议,比如下个月的核峰会和将于北京召开的中美两国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6月份将在多伦多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roup of 20, 简称G20)峰会。这些事件都具有敏感性,因此在这期间以适当的方式传达政治和金融信息至关重要。

        美国商务部负责国际事务的Myron Brilliant认为,中美两国间的关系复杂而有活力,能够顺利地在创造更加公平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方面取得进展。但他强调称,中国有义务在全球金融事务中充当有责任的参与者。

        Brilliant称,这种职责要求中国向灵活的外汇机制迈进,也要求中国采取其他措施来降低政府对中国制造商的支持,提振国内市场,并向海外竞争者开放市场。

       Brilliant表示,如果中国仅对汇率政策进行调整,将令人感到遗憾。

      他的观点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在周三发布的工作报告中的观点一致;该报告称,对中国来说,要想摆脱对出口的依赖,就必须刺激私人需求,这就需要改善服务业的就业状况、发展资本市场、改善医疗和退休金体系并提高民众的家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