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并举 积极应对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150年以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
  150年以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这段话把资本的肮脏和罪恶刻画得淋漓尽致。追古抚今,时下争论得不可开交的“热钱”与马克思眼中的资本何其相似。受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能驱使,“热钱”会在锁定的目标国家翻云覆雨,引发经济金融动荡,致使很多国家提及“热钱”就色变。

  对于中国来说,所谓“热钱”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全球化背景。2002年以来,经济金融的全球化掀起了比上世纪90年代更猛的高潮,全球范围内套利资金的数量加速膨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和顺应全球化浪潮,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在包括“入世”等带来的增长红利因素刺激下,中国经济进入了阔步扬帆的高速增长时期,即使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中国经济仍奋力成功“保八”。经济的亮丽表现引发外界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此外,2002年以来,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美元持续贬值,给钉住美元或货币篮子中美元比重过高的许多亚洲货币,尤其是人民币带来了巨大的升值压力。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了“全球资金向着东亚跑”的趋势。在此背景下, “热钱”流动在所难免,这也是任何经济体在经济开放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应以平常心待之。

  不畏惧“热钱”,并不等于不重视“热钱”问题。随着我国跨境资金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包括外汇管理部门在内的相关部门要坚持疏堵并举,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跨境资金流动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应着力建立统一高效的跨境资金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和预警体系,实现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全口径监测;依法对违规异常跨境资金进行查处,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完善跨境资金流出入应急预案,真正形成双向、有效的国际资本流动应急反应机制。

  从长远看,应对“热钱”的最高境界是“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即以稳健的宏观经济、健康的金融体系和合理的资产价格引导投机资金转为有效投资。如此,将能“化腐朽为神奇”,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