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未来
当今世界经济,中国是亮点,人民币是热点。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是热点当中的热点。
4月8日,在上海召开的沃特国际金融峰会,中美经济学家关于人民币是否被低估,是否应该实施更为弹性的汇率政策展开了探讨。
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议题,尤其金融危机后在国际贸易争夺战中急剧升温。今年年初以来,在这个问题上面的讨论变得越来越热,美国一些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在这个问题上面,批评尖锐,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督促美国财政部发布报告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人民币汇率争论已经成为影响中美关系进展的重要议题。
人民币究竟有没有被低估,如果被低估又是多少?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夏斌认为“国际上对于人民币汇率低估的判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测算的方法也不一样,我也关注海外有些学者就模型进行分析。模型的分析更多的是注意贸易流量,没有注意金融的流量。很多关于低估不低估的讨论,贸易流量都掩埋在大量的金融中间,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人民币一下子大幅度的升值,对美国,对世界,对中国都没有好处。
目前中国对美出口利润一半以上是美国在中国投资企业所创造,而在2009年这样一个危机状况之下,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保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50%。而如果中国经济因为人民币一下子大幅度升值而招致降温,对于世界经济,对于美国消费者,对亚洲通货膨胀都是不利的。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美国经济的根本问题,不能解决美国大量的失业问题。
而讨论的另一方,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代表、中国问题学者鲍泰利却针锋相对:“我认为人民币是被低估的,但我不知道被低估多少。美国对人民币升值施压,并不是说对美国有利,我认为这是出于对于中国自己利益的考虑,人民币还是要恢复对汇率的升值政策。”
鲍泰利认为,中国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政策,这是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或者说将要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极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里成为全世界最大经济体。“作为规模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如果它的货币汇率是盯住另外一个货币的话,比如说美元,会限制你自身货币发展的自由。我觉得中国实应该采取更加独立的一种态度才好。”
人民币是否存在低估,中美经济学家有着巨大的分歧;但矛盾还是集中在中国需要一个怎样的货币政策?
夏斌认为,这需要冷静的思考。中国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即对中国有利,也对世界有利。长期来看中国要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第一因为中国经济结构,还不适应放在全球经济这样一个开放的格局之下。第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体,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要取得稳定持续的发展。这么大一个经济体,在经济结构,资本流动,其他要素流动等方面距离美元和欧洲区还很远。这样巨大一个大经济体也不可能简单参与照某一货币区,美元区或是其他的货币同盟,我们必须要追求独立的货币政策。”
对于中国现行的汇率政策,鲍泰利表示认同,“的确,目前如果中国要实现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是不现实的,这意味着要放弃对于利率的控制,包括对于资本帐户的控制,这些可能在将来会实现,但不是现在”。
实际上,真正美国政府的精英,他们非常了解人民币升值与否对于美国内部经济问题的真实意义。所以原定于4月15日,财政部将发出的“中国为汇率操纵国”报告将推迟,并在4月上旬美国财长访问北京后,下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会到华盛顿出席核安全峰会,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战略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