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无需过度担忧3年期央票发行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本周央行突然祭出3年期央票又让市场紧张了一番。作为一个更长期的资金锁定工具,央行紧缩流动性的决心由此彰显无疑。不过,情况可能并不像市场想象的那么糟糕。  事实上,银行间市场对于3年期央票的出台早有预期。

  本周央行突然祭出3年期央票又让市场紧张了一番。作为一个更长期的资金锁定工具,央行紧缩流动性的决心由此彰显无疑。不过,情况可能并不像市场想象的那么糟糕。

  事实上,银行间市场对于3年期央票的出台早有预期。今年初,1年期央票发行量持续维持地量,难以大量发行,央行无法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大幅回笼资金,市场预期央行会增加3年期央票发行来达到收紧流动性的目的。但随着债市的回暖,市场对新券需求增加,1年期央票发行开始放量,央行通过大量发行央票、进行正回购操作从银行间市场回笼了大量的资金。市场对于3年期央票发行的预期也随之减弱。

   因此3年期央票出台的时机虽有些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而细读下,在央行发行3年期央票后,其再出台其他更加严厉的紧缩措施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紧缩性的预期因此反而下降。

  首先,近期随着债市的反弹,1年期央票的发行又有所缩量,央行要想提高发行量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央票发行利率水平。而这时增加3年期央票的发行,则透露了央行试图通过增加新的回笼工具而不是通过提高利率来回笼资金的意图,这意味着央票发行利率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还会保持相对稳定,近期加息的可能性则变得更小。

  其次,3年期央票可以更长期地锁定资金,与存款准备金率之间的替代性更强。由于后者上调空间本身已较为有限,在3年期央票出台后,存款准备金率再出台的可能性又进一步降低。

  不过, 本周3年期央票仅发行150亿元,且暂定隔周发行也显现了央行试探性的意图。目前市场也密切关注下周发行的1年期央票利率水平,如果继续企稳则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在加息预期以及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预期都减弱后,市场焦点集中到了人民币汇率上。3年期央票的发行也被一些分析师解读为人民币可能重启升值的前奏,其中的逻辑是:如果重新令人民币进入小幅升值通道,升值预期的增强势必吸引更多热钱的流入,央行重启3年期央票则是为未来对冲过剩流动性未雨绸缪。

  而本周美国财长盖特纳的突然访华也令人民币升值预期进一步升温。4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开在6.8259,虽然仅比前一个交易日走高了1个基点,但却是去年5月份以来的新高。这也让市场充满猜测。不少前期观望的外贸企业已开始出手购买人民币远期合约,希望能回避掉升值的风险。

  不过根据有关官员的透露,3月份我国进出口可能出现6年来的首度逆差,在这种形势下,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可能性似乎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