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超半年期产品
在存贷比的监管红线和信贷额度不足的困扰下,银行吸储的手段也花样翻新。3月底4月初,多家股份制银行都发行3天-7天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3.1%,超过3月份6个月期理财产品2.76%的平均收益,甚至逼近3月份一年期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3.32%。当然,与普通理财产品5万元的认购门槛相比,这些产品的门槛都很高,少则20万元,多则500万元。银行赔本赚吆喝的意图很明显——拉存款。
超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离奇高
光大银行4月1日发行了阳光理财“T计划”2010年第8期产品,投资期限为5天,投资起点分别为20万元、100万元和5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分别为2.2%、2.5%和3%。无独有偶,几乎同期发售的招行“金葵花”节节高升-安心回报人民币90号理财计划,管理期限为7天,年化收益率也达到3.0%。
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期限超短,收益率却超高,而且保证本金安全。如交行在3月底发售的“得利宝·沃德添利”(清明版),4月6日凌晨投资本金及收益到账,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2.7%至3.1%。
实际上在常规发行的超短期产品中,收益率远没有这么高。在保本型产品中,如中行7天自动滚续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1.67%,招行“金葵花”岁月流金人民币7天收益率为1.70%;在非保本型产品中,如建行的“乾元-周周盈”开放型资产组合理财产品7天收益率为1.80%,民生银行“非凡资产管理(增利型)”系列理财产品035期7天收益率也仅仅是2.15%。
因此,此类超高收益率的短期产品无疑受到市场的极大追捧。招行杭州分行的理财经理说,节节高升-安心回报人民币90号理财计划推出10多分钟全国销售50多亿元。
银行吸储手段翻新
某股份制银行杭州分行的一位理财经理表示,该行推出短期超高理财产品主要是为了让利给客户。不过,天上不会掉馅饼,中信银行杭州分行的一位理财经理透露,银行发行这么高收益率的短期产品基本上是没钱赚,甚至是亏本的,因为银行找不到短期收益率这么高的投资渠道。当然,银行也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该人士说,银行在存贷比和信贷额度不足的情况下,在年末或季度末推出此类产品以达到短期内吸收大量资金的目的。
实际上交行在今年春节期间也发行过类似的产品——得利宝·沃德添利(春节版),该款产品投资时间覆盖春节长假,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于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返还,收益率达到3%,单日销量逼近200亿元。
过去,传统的存款贴息、送礼品送黄金等吸储手段较为常见,已不具竞争优势,如果回报率过高容易招来政策监管。银行人士认为,发行超高收益率的短期产品能在短期内吸引大量闲置资金,吸储手段也较为隐蔽。虽然不少资金在产品到期后赎回离开,但信息却留下了,这为银行争取高端客户提供了更多渠道;也有很大一部分资金在产品到期后,也许就不愿再挪动,那么就成为银行的沉淀客户。
建行省分行一位人士表示,银行这么做虽然亏本,由于投资期限超短,放在整个资金池内,这点损失也能承受,但在其他方面的收效却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