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曲高和寡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炒得很热,直追人民币汇改前期的声势。但时过境迁,在汇率问题上不仅中国的态度已经截然不同,而且目前人民币升值的迫切性在国际上也未获广泛认同。美国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施压高调开场但很可能冷清收场。
此前美方指责人民币汇率的措辞强硬,美国财政部宣布推迟发布中国是否是汇率操纵国的报告,特别是在盖特纳突然到华访问之时,市场对于人民币将重启升值的预期日趋强烈。但中国官方对待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观点并没改变,并未如期出现人民币的任何升值迹象。
事实上,近期国际上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激辩也并未对人民币升值迫切性论断提供支持。
首先,汇率是否对再平衡的起到关键作用,国际上认同度不高,美国将经济失衡的调节完全寄托于汇率的变化上是一厢情愿,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奥巴马提出以人民币升值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观点后,美国一些学者和政治人士不断进行情绪化的渲染。如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就表示,美国政府应采用强硬手段迫使人民币升值,无需担心中国抛售美国国债。
人民币汇率调整与纠正全球经济失衡的关系等问题上,不仅中美两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看法各异,即使在美国内部,许多经济学家也有不同看法。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表明,一国本币升值对调解贸易收支的作用有限。而从过去的实践经验看,无论是日圆和欧元的升值,还是人民币的升值,均没有起到使削减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效果。美国在80年代曾经迫使日圆大幅升值,但美国的贸易赤字并没有明显改善,反而使日本经济陷入低迷。
在再平衡问题上,中国采取扩大内需,增加进口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措施是必要和有益的,但美国的经济结构失衡和经济政策失误才是造成其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一直以来美国的低储蓄率,过于宽松的财政政策是导致其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美国应该从调整自身经济结构入手,通过创新推动发展模式的转变,中美通过经济的竞争和协调,才能推动经济向再平衡的方向发展。
人民币升值是大趋势,但在升值的时机和节奏上中国掌握主动权,既要避免快速升值对国内产业的冲击,更要考虑到热钱流入引发金融风险,而美国的施压恰恰会鼓动投机性资金流入,加大金融风险,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其次,与5年前相比,美国已经无法绝对掌握对中国施压的主动权,如果挑起贸易战,不仅美国国内鲜有支持,在全球也不得人心。美国如果要通过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进而做出贸易制裁的决定,必须为贸易战做好准备。目前美国还处在经济危机打击后的恢复期,美国不会忘记大萧条时期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极大打击美国经济复苏的教训。
这次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的大幅衰退对中国出口产业造成重创,但总体上并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程度,这也使得中国对于美国的底牌有了了解,至少在心理战上中国不再处于下风。
如果开打贸易战,美国不仅要面临危及其经济复苏的风险,而且很可能要面临一场国债危机。克鲁格曼建议由美联储接手美国国债,就意味着美联储将发行同样数量的美元,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后果将是恶性通胀,以及随后的利率上升一系列严重后果。近期由于美国经济复苏刺激措施导致财政赤字急剧膨胀,国债发行量大幅增长,国债发行已经遭遇认购下降和发行利率攀升的问题,盖特纳很明白,美国国债再也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
另外,与人民币汇改前期不同,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只是在唱独角戏,失去其他国家的呼应。
一方面,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激进评论,逻辑上站不住脚,且美国的立场更多出于政治上的考虑,难以引起普遍认同。
另一方面,人民币虽然兑美元保持稳定,由于欧元兑美元大幅下滑,欧元兑人民币也受益下滑超过10%,按照贸易加权计算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在升值。而人民币汇率重启管理浮动对欧洲不一定有利,因为参考一篮子汇率的管理浮动本质上要求人民币走势在兑美 (2)(1)评论此篇文章
其它评论发起话题相关资讯财讯论坛请输入验证码元升值的同时兑其他货币出现贬值,从过去人民币升值期间的实际情况看,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最快的阶段,也正是对欧元等货币贬值最快的时期。
目前,欧洲许多国家在对美出口大幅下降同时,对中国出口反而实现正增长;欧元因债务担忧大幅贬值,如此同时,日韩等亚洲经济体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希望看到中国因汇率争端而出现经济和金融市场及政治的不稳定,危机到全球经济的复苏。因此,美国在此时刻施压人民币升值,显然是曲调高而和者寡,高调开场但最终很可能不得不冷清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