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机制需适时而动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中国应坚持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使得汇率因素的变动在对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粗放式对外贸易模式中更趋正面。同时要企业在提高自身竞争力时更加要适应人民币汇

         中国应坚持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使得汇率因素的变动在对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粗放式对外贸易模式中更趋正面。同时要企业在提高自身竞争力时更加要适应人民币汇价的双向波动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应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使得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形成不再仅受到单一货币的约束。

         美国财长盖特纳4月8日突击访华对人民币重启升值的预期重新增添了火力,但与中国副总理王岐山会见后发布的短短数句的声明,又使得中美两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展开的博弈更具玄机。

         此前盖特纳宣布,美国政府将推迟原定于4月15日发布的主要贸易对象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情况报告,而中国在3月份以70个月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相迎,中美之间似乎在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出现了微妙的妥协与让步。

        在今年的两会上,向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的首个问题就是人民币是否该升值,温总理坚决认为人民币并没有低估,并表示反对各国之间相互指责,甚至用强制的办法来迫使一国的汇率升值。尽管如此,美国多民参议员向奥巴马建议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其中以“舒默议案”升级版最为瞩目。

         围绕着人民币汇率问题,曾经出现过“阴谋论”或“阳谋论”等各种意识之争。当然,并不需要对中美之间就此隔空对话过度关注,这些声音的背后代表着各自相关利益的坚持。中国官方的表态看似仍非常有限,着眼于经济稳定和贸易平衡,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强调自主、渐进和可控,但实际情况可能又是另一回事。

         关注中国的政策走向,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外忧和内患,本应可以令中国最高决策层提高人民币汇价因素在当前宏观调控工具中的重视程度。人民币汇率恢复弹性或者说解除与美元固定汇率关系早在中方的议事日程之中,因为中国政府在着手解决“最复杂一年”的经济前景问题上,可以利用的市场化工具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极其有限。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和内外贸易的平衡。如果不是美国方面发出咄咄逼人的论调,中国可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加快步伐。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一国家生产的商品要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其商品成本一定会与汇率相关。汇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响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直接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长期以来,凭借着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成本,以及为吸引外资落地而不断相互竞争的地方引资优惠政策,使得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累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对形成世界各国官方最多的2.4万亿外汇储备功不可没,但这些顺差的背后又存在难言之隐。

        确切的说,强劲的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中存在两难,既要依靠维持净出口增长以稳定对经济的整体贡献,但依靠规模扩张获得顺差,又使得中国经济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推进过程中迟迟未见成效,而汇率因素在两者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有分析认为,利用缓慢、持续的升值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思维已经在雷曼危机爆发前宣告失败,原因之一是国内出口企业利润极其微薄,甚至有部分企业依靠出口退税来支撑企业的发展。据统计,2009年的出口退税总额是1.7万亿,占当年7万亿财政总支出近25%。不少出口企业把退税作为压价让利的促销工具,甚至产生依赖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情况,这显然与中国强劲的对外贸易形势不匹配。

         另外,大而不强、低效的对外贸易增长模式还将面临生产成本更具低廉优势的国家压迫性的竞争。如果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将迫使企业在生产布局决策前做出面临更具竞争性的安排,而不是产生对优惠政策的依赖,其结果是企业边际利润愈发微薄,导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极其被动。

        自中国经济出重拳应对危机、成功保八以来,人民币汇率恢复更具弹性似乎只是时间和方式问题。当前,远期外汇市场对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意愿强烈。离岸市场,1年期美元兑人民币远期汇价在6.6229-6.6269之间波动,而由中国央行设定的人民币中间价已经连续近20个月在6.8260左右微幅波动。面对近期人民币重估预期增强,中国外管局禁止交易员针对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传言进行投机操作,并不忘提醒现行官方政策仍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官方的种种言论常常容易陷入民粹主义之争。

        实际情况则是,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后,货币政策包括汇率政策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新的安排是必要的,固定不变的宏观经济政策反而会误导企业的决策。

        中美之间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要有足够的耐心。中国长期处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低端,尤其是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半壁江山,多数跨国企业选择在中国制造是看重中国大陆的诸多优势,但中国不能固守不变,而这些优势本身的升级或者转变需要时间,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具弹性是必经之路,这一点上中美之间需要达成共识,因为美国同时也是中国低廉的出口商品的最大既得利益,在鼓吹人民币升值上看不到对美国经济有何好处。

        在此,我们不应否认人民币前期累积升值的结果,而要坚持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使得汇率因素的变动在对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粗放式对外贸易模式中更趋正面,这并非是说要人民币一次性或是累积小幅升值,而是要企业在提高自身竞争力时更加要适应人民币汇价的双向波动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应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使得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形成不再仅受到单一货币的约束,在资本项目管制下,将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