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CPI涨2.2% 求解加息离我们有多远?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昨天(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数据。初步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同期涨幅加快5.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

        昨天(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数据。初步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同期涨幅加快5.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4%。从环比看,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7%。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2%。从环比看,3月份上涨0.5%。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9%。

  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位回落,新增贷款同比减少。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65.0万亿元,同比增长22.5%,比上年末回落5.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2.9万亿元,增长29.9%,回落2.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3.9万亿元,增长15.8%,加快4.0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2.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同比少增2.0万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3.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万亿元,同比少增1.6万亿元。

  近期,加息与否一直是悬在市场各方的一柄“利剑”,“剑气”的威慑力令市场几番波动。那么加息到底离我们有多远?随着GDP、PPI和CPI等数据出台,各种观点也在激烈争锋。

  史晋川:经济并未过热加息不必紧迫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2%。“这符合很多学者和业内人士的预测。”第一时间了解到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浙大经济学教授史晋川对本报记者表示,之前各界预期是在11~12%之间,11.9%稳稳落在这个区间内。但这并不能说明经济过热,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只能用平稳较快发展来表述。

  史晋川表示,一季度GDP增速达到11.9%,主要有两个因素促成。一方面是得益于2008年四季度以及2009年整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宏观政策刺激的力度直接促成了快速复苏势头。另一方面,今年一季度的GDP增幅与去年同期GDP基数低有很大关系。

  “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只能用平稳较快发展来表述,但这并不能说明经济过热。”史晋川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同样保持高位,三季度估计会有所下滑。“尽管无需过分担忧,但要对这个增长势头引起警惕,防止经济过快转向过热。”

  对于一季度CPI数据,史晋川教授表示,2.2%的涨幅相对来说非常温和,单月来看,3月CPI环比减少0.7个百分点。总体来说,当前CPI涨幅主要是由食品上涨推动,属于结构性上涨。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输入性通胀,但只要CPI涨幅维持在3~5%区间内,都属于温和通胀,在可控的范围内,不会对经济有太大的威胁。

  就加息问题,史晋川认为,是否加息取决于两个因素:汇率因素和通胀状态。就目前情况而言,加息不是太紧迫,因为这会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从而进一步影响出口。因此综合经济增长和当前CPI温和状态情况,近期没有必要加息。

  “在当前情况下,要预防通胀并不是控制总需求,而是要改善供给结构。”史晋川表示,比如中小企业贷款难,就需要对信贷作出结构性调整。

  胡祖六:防控通胀风险可适当加息

  “当前政策主要防控的应该是通胀风险。中国应该学习澳大利亚,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危机之后加息的国家。”原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在亚洲博鳌论坛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当前是有条件加息的,已经可以适当温和地加息。

  在胡祖六看来,虽然澳大利亚经济增长没有中国这么强劲,但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有前瞻性的,要防患于未然。如果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很大,再加息的话意味着加的幅度会更大,效果也没有那么明显。“货币政策艺术要审时度势,要把宏观趋势弄得很清楚,以最小的代价、最好的效果去达到预期目标。”

  胡祖六表示,油价、铁矿石等将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很重要的根源。中国是一个主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进口国,所以如果人民币汇率继续盯住美元的话,中国还会进口很多通胀。如果人民币小幅升值的话,进口价格就会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准,坚挺的货币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周小川回应:“谁说要加息了?”

  “谁说要加息了?”在上周的亚洲博鳌论坛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周小川用反问来回答记者的围追堵截。他表示,发展的问题一直是中国的优先问题。央行首先的责任是币值的稳定,也就是说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防止信贷的过度扩张,所以是用一种非直接的方式来促进发展,为进一步发展提供空间。

  据介绍,央行货币政策主要参考两个变量,一个是新增贷款量,一个是CPI,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还是主要看国内因素。中国已经是个大经济体,自身运行情况变化更为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认为,是否加息,有三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负利率问题,如果出现实质负利率,就要考虑加息;二是要考虑预期,如果3月份CPI很高,而预期后面几个月很低,负利率的趋势就是一两个月,那就不适合加息;三是要考虑中美利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