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体系中有毒资产规模依旧可观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尽管近期股市连连走高,且企业公布的1季度财报数据也令人十分满意。但是,投资者切勿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经济学家警告称,美国银行体系中仍然存在着价值惊人的有毒资产。标普(S&P's)银行评级分析师Tanya Azarchs称,"
尽管近期股市连连走高,且企业公布的1季度财报数据也令人十分满意。但是,投资者切勿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经济学家警告称,美国银行体系中仍然存在着价值惊人的有毒资产。标普(S&P's)银行评级分析师Tanya Azarchs称,"我认为银行目前所承认的贷款损失其实还不及实际损失的50%。在权责发生制会计原则下,直到借款人确实出现违约,银行才能够将这笔贷款归为坏账,并进行减记。换言之,银行的贷款损失需要有一段时间才能'浮出水面'。"
虽然很难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有毒资产做出精准的统计,但是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 Services)首席经济学家John Lonski预计,包括投行在内的所有银行目前持有的有毒资产约为1.2万亿美元,保险公司持有的有毒资产为2500亿美元,而美国政府赞助的企业持有的有毒资产为2400亿美元。
尽管上述数据令人有些瞠目结舌。但是仍有迹象表明,银行对待如此巨大的不良资产规模仍然相当谨慎。数据显示,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总计达611亿美元。
另外,这些规模惊人的有毒资产似乎并没有在银行体系间造成"堵塞",这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Azarchs还指出,银行是试图向企业发放贷款的。但是部分企业自身资金充裕,且不愿招聘新员工或向银行借钱。他称,"虽然银行有意提供信贷,但是却不能强迫企业来借钱。这就像我们说的,你不能强人所难。"
还有经济学家指出,甚至有投资者将这些有毒资产视作是全新的投资机会。
Lonski称,在危机中的某一时期,连高收益的债券也被视作是"有毒的",但是它们在过去几年里都表现的非常好,回报率高达50%甚至更高。因此,有毒资产可能也会步上高收益债券的后尘。
对于银行来说,更关键的问题并不是它们是否持有有毒资产,而是它们是否在"隐瞒"自己所持有的这些有毒资产。经济学家指出,很多银行都存在这一"不诚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