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加息潮涌亚洲一马当先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昨日,瑞典央行宣布维持指标利率0.25%不变。同日,加拿大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0.25%不变,但放弃了一年来所坚持的在第二季度维持当前利率水平的承诺。该行称,现在适于降低经济刺激力度。而在亚太地区,各大央

  昨日,瑞典央行宣布维持指标利率0.25%不变。同日,加拿大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0.25%不变,但放弃了一年来所坚持的在第二季度维持当前利率水平的承诺。该行称,现在适于降低经济刺激力度。而在亚太地区,各大央行在加息方面显得更为“激进”。

  亚太区加快提息

  4月20日,印度央行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宣布将回购利率和反向回购利率上调25个基点(或0.25个百分点),分别提高至5.25%和3.75%的同时,将存款准备金率由原先的5.75%上调至6%。

  而澳大利亚央行在本月初把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4.25%后,在昨日公布的4月份央行会议纪要中表示,可能会在未来数月仍有一到两次加息的举动,直至推动利率恢复到平均水平。

  本月以来,亚太地区各经济体纷纷上调2010年经济增长的预期,而这无疑成为了各央行加息的“助推器”。日前,新加坡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13.1%,为该国16年来最强劲的增长。

  就连目前国内政局依旧动荡不安的泰国,该国央行也坚决表示,将有计划地使利率“正常化”。

  “不包括中、日两国在内的亚太各国都普遍存在着高通胀的现象,而且不仅是预期,是切实存在的现实。而且,这些亚太国家GDP与通胀水平的正比关系非常明显。”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认为,“因此,受到经济增长预期高涨的推动,加息成为政府在货币政策方面的正常反应。除中、日之外,亚太区各国的加息进程会不断加速。”

  中国最早5月加息

  就中国而言,从此前公布的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2.2%的CPI同比增幅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浇灭了市场对于中国央行加息的预期。而且不少分析人士及机构认为,中国第一季度GDP将是全年最高的,接下来将会有所回落,甚至有人认为,中国今年GDP“保八”仍有风险。

  不过,潘正彦认为,中国第二季度GDP仍有很大可能高于两位数。

  “等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出来之后再加息,可能就晚了。”潘正彦指出,“即使未来几月CPI的涨幅不会冲高至3%,但PPI的上涨趋势则会令人担忧。另外,目前还存在着人力成本上涨的趋势。”

  另外,虽然人民币汇率因素对加息的影响并不起主要作用,但是仍不可忽视。潘正彦指出,“在中美双方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争执不下之时,人民币不可能升值。但当争执‘消停’下来,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有可能在6月的G20峰会前,而这一预期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央行加息的预期。”

  潘正彦认为,4月份经济数据将成为关键因素,如果数据表现良好,那么央行有可能在5月10日左右开启加息窗口。

  美国快了,欧洲垫后

  相对于亚太各国的“蠢蠢欲动”,西方各经济体似乎仍静默一片。尤其是欧洲地区,尽管欧盟与IMF已基本达成救助希腊的协议,但是希腊状况的糟糕程度似乎远甚于预期。德国央行行长韦伯4月19日就向少数德国议员表示,希腊可能需要多达800亿欧元的救助金才能避免违约。

  而冰岛火山的爆发,对整个欧洲经济的复苏无疑是雪上加霜。不少市场分析人士及经济学家都表示,只要欧洲未踏入稳定复苏的轨道,加息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而美国方面,目前外界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测最早的普遍也在10月之后,甚至有机构认为,美联储的加息时间表仍将拖至2011年才会开启。但是,潘正彦认为,美联储很有可能在今年第三季度初就启动加息。他指出:“从最近美国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来看,美国经济的确在逐步复苏,而美国各大公司近来出炉的一季报也为此提供了支持。另外,从美国政府出手整治高盛,以及奥巴马开始积极力推金融监管改革的举动来看,说明了美国对经济复苏的信心。”

  而一旦美联储启动加息,欧洲各国加息日期也就屈指可数了。“欧盟各国情况差异较大,如果欧洲以加息为最终退出的标志,各国的加息将会出现在不同的时间点,而非一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