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看涨
在上周末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和对外经贸大学举办的“中国·银行理财年会”上,对外经贸大学金融产品与投资研究中心推出《中国商业银行理财发展报告》。该报告预计,随着2010年的加息预期日益强烈,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整体高于2009年,而经济的复苏和稳定以及创业板的成熟,将促使股权类和私募类的高风险产品逐渐升温。本报对报告进行总结,节选出四大看点。
看点一:买理财产品宜短不宜长
报告观点:中长期理财产品的收益受利率和经济周期影响较大,而短期理财产品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很小,在日趋强烈的加息预期下,短期理财产品由此热销。
除对产品期限的影响,加息预期还将提高未来收益。鉴于回暖的经济形势,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总体收益将高于2009年,主要体现在信贷产品、债券产品和货币产品的收益率提高。
投资提醒:CPI已经连续两个月跑过2.25%的1年定期存款利率。中信银行[6.43 -1.38%]理财专家表示,“负利率”时代的理财不外乎“灵”、“稳”二字,“灵”即灵活,投资策略及资金投向可根据市场状况灵活调整,同时还能保持充裕的流动性。“稳”即稳健,在尽可能保证本金安全的基础上追求稳健的收益。因此,当前买理财产品仍宜短不宜长。
看点二:股权类高风险产品升温
报告观点:进入2010年,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理财投资的实际需要使得股权投资理财产品渐趋升温。如工行扩大了“2008年第2期增强型新股申购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中,增加“股权质押融资信托和股权回购信托”作为投资对象。同时,针对大众投资者的特点,在产品设计中也引入如“分级”、“保证收益”等形式,使这一类型的产品风险有所降低。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股权投资理财产品为当前的投资理财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和方式。
投资提醒:目前发行的股权类理财产品基本操作是将募集资金购买信托公司设立的股权投资计划,持有某企业股权,企业承诺到期时溢价回购此股权。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孙瑞琪表示,股权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实际上取决于企业的信用,而股权是作为抵押物,这与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区别———股权类产品的募集资金一般是用于企业的增资,作为资本金计入,而信托贷款类产品的资金则是作为企业的负债。
专家提醒,此类产品收益高,但风险也高,投资者所面临的不仅是所持股权的价格波动,还面临融资方在到期时能否履行回购合约的风险。
看点三:银行私募合作产品增多
报告观点:2009年8月,光大银行首推“创新化私募”的银行理财产品———阳光私募基金宝,随后多家商业银行也发行类似产品。创业板的推出为银私联手提供了巨大推力。随着创业板的慢慢发展与日渐成熟,私募股权理财产品将以其诱人的利润成为私人银行理财的一个重点业务,并促成商业银行和私募公司的双赢局面。在产品设计上,结构化分级将是私募股权产品未来发售的趋势。
投资提醒:银行与私募的合作产品多采用子母信托的模式,虽然看起来多了一层信托,增加了成本,但也同时多了一个“过滤层”,即由专家负责挑选和把关的工作。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投资者想要投资私募又苦于对私募并不了解的困境。
但也有业内人士担心,该类产品还是有“打擦边球”的嫌疑,对这样借道私人银行或者高端理财投资股权的行为,将来会否受到监管限制目前还不好说。同时,银行系理财产品依然是以稳健为主,而私募股权投资风险偏大,这也是诸多银行仍在观望的重要原因。因此,投资者要投资该类产品前,应尽量了解产品的投资标的,并充分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看点四:银信产品新模式频现
报告观点:2009年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红透半边天,其潜在风险和相关问题也渐露端倪。针对此状,银监会再次收紧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督,大力规范银信合作类理财产品,信贷资产类产品的发行数量也因此大幅缩水。
从今年年初以来,已经出现了将发行理财产品所募集的资金转向购买其他银行的信贷资产这种新的模式。这种交易行为相对于原来的参与方,又多了一家或几家其他银行,因此交易成本增加,操作程序也会变复杂。银信合作产品加大在股权、收益权、物权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新型银信合作模式也将不断涌现。
投资提醒:由于银信合作产品的结构和投资标的日益复杂,因此投资者在购买该类产品时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是要看清楚产品的结构和投资方向;二是要注意预期年化收益率,看清楚产品是否保障本金,是固定收益还是浮动收益;三是要注意产品的投资期限,在加息的时候,新发行的信托贷款型产品收益率也会随之上升,但是已购买的理财产品存续期内,通常来说预期收益率就不会随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