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反驳彼得森汇率模型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中国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人员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没有明显低于合理均衡水平,如果人民币像国外要求的那样比较快地升值,对中国、美国和世界经济都不利。  中

        中国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人员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没有明显低于合理均衡水平,如果人民币像国外要求的那样比较快地升值,对中国、美国和世界经济都不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4月21日,在该中心“经济每月谈”论坛上提出了上述观点。他还代表该中心反驳了国外影响甚广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 G.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下称彼得森研究所)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测算。

  此前,彼得森研究所通过SMIM模型计算得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被低估了41%。此后,该数据成为美国国会议员施压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证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也引用该数据,认为人民币汇率应该升值。

  张永军对彼得森研究所的均衡汇率计算模型提出了五点质疑:将经常项目账户均衡作为汇率调整的惟一目标;各国经常账户均衡目标设置缺乏依据;出口价格弹性仅考虑汇率因素,没有考虑国内生产成本、产品竞争力等因素;存在汇率变动只影响出口额,不影响进口额的不合理假设;出口价格弹性取值程式化、简单化,仅与出口比例有关。

  他所在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认为,这一模型“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将此模型的计算结果拿来直接作为政策建议使用,过于草率”。

  张永军提出,2005年以来,人民币无论对美元,或实际有效汇率、名义有效汇率,升值幅度已经足够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明显升值,未必能把中国的贸易顺差调降下来,反而可能对中国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价格体系造成冲击,形成扭曲,这“显然对经济发展产生明确的不利影响”。他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与加工贸易及其他因素有关,与汇率无关。

  张永军用汇率及购买力平价(EP)模型测算,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没有明显低于合理均衡水平。他据此认为人民币不需要升值。

  他并提出,人民币升值对美国也不利。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已经大幅减小,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其他国家商品未必能代替中国商品,加之日用品占其开支比重较大,这可能损害美国中低消费者利益。另外,人民币升值挤压了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的利润,不利于美国经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