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汇率扭曲损人不利已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汇率扭曲的校正不能拖延,不能侥幸  最近,人民币汇率问题被吵得纷纷扬扬,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此,需要专门予以讨论。  在一系列的中美“口水战”接近高潮之际,

        汇率扭曲的校正不能拖延,不能侥幸


  最近,人民币汇率问题被吵得纷纷扬扬,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此,需要专门予以讨论。

  在一系列的中美“口水战”接近高潮之际,突然出现戏剧性一幕。4月初,《纽约时报》援引美国政府一名高层官员的话称,美国政府推迟决定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样,在人们崩紧的神经松弛下来的同时,紧接着,美国财政部长访华,台前的争吵暂时让位于幕后的交易。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这样的争论还会再起。

  如果取掉人民币汇率争论的政治背景和意识形态诉求,单就汇率在平衡经济贸易中的作用而言,一些人总是存在着片面的认识和错误的估计,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的人认为汇率万能,有的人认为汇率无用,而且各自都能找到自己的支撑,甚至同一件事情也会成为不同观点的论据。这也是人民币汇率问题陷于热烈争论的重要原因。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9年美中贸易逆差2268亿美元,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而美国的失业率在10%左右。按照美国国会议员的逻辑,中国政府操纵汇率,人民币严重低估,不仅在对外贸易中获利,而且抢了美国生产商和工人的饭碗。只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美国就可以减少从中国的进口,而扩大对中国的出口,进而增加生产,减少失业,促进经济的复苏。

  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因为这只是汇率理论的一般道理,且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严格假定之下,而现实世界却并不如此。须知,在一个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即使人民币升值,美国可以减少从中国的进口,但能否减少总的进口则是另一个问题。因为,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也必然相对于其他货币升值,这些出口份额必然从中国转移至其他国家,特别是那些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家。至于扩大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还要视中国经济增长的情况而定,而中国进口增加的份额也不会全给美国。况且,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结构差异很大,服务业是美国经济的主体,也是提供就业岗位的主要场所,而中国对美出口主要是制造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人民币升值,美国也很难把大量资源用于再工业化,更不可能把已经转移出去的制造业再吸引回去,来解决现有1500多万人的失业问题。

  不仅如此,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并不一定有利。正如约翰霍普斯金大学教授、前世界银行驻北京首席代表鲍泰利日前在《纽约时报》撰文所说,“升值对美国的首要影响是消费品涨价。如果人民币升值25%,美国从中国进口同等产品就要多付出750亿美元。尽管美国输华贸易也能从中受益,但由于美国对华进口是出口的3倍,出口收入的增加远不能对冲进口的负担”,更何况,这样做推高了美国的市场物价,加剧了通货膨胀。

  可见,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美国的经济问题。其实,美国经济的病症不在外,而在内,救治之道在于进行结构调整,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减少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眼睛向外,迫使人民币升值,只能延缓美国经济调整和复苏的步伐。

  不可否认,美国人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弱势美元是美国经济再平衡的战略选择,它可以提升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减少经常项目赤字,能增加美国对外投资的资本盈余和减轻债务负担,从两个方面降低美国的净债务率,能够抬高传统工业的运行成本,使大量资源流入低碳工业领域。但是,美国人不愿自己付出代价,而想让别人替他承担成本,重演当年迫使德国马克和日元升值的伎俩。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迅速把利率降到零,靠着人民币的软盯住保持了美元的稳定,使得美元在政府债务激增的情况下不至于崩溃。

  然而最近,由于希腊出现主权债务危机,几个南欧国家的债务风险也明显上升,于是欧元走低,美元获得了新的支撑,这时,人民币盯住反而造成了美元的过于坚挺。因此,美国人便向人民币发难。

  同样,中国某些人的论调也不能令人信服。一些人认为,汇率调整不能解决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因而反对汇率改革和汇价调整。其依据是,从2005-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21%,中国贸易顺差不降反升,对美贸易顺差年均增长20.8%。其实,这并不能说明汇率调整没有作用,而只是说明汇率调整没有到位,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超过了汇率调整的作用或者抑制了汇率调整的作用。

  以上的讨论只清楚地表明,经济的运行与人体一样,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必然是多个因素互动和共同作用的结果。汇率是货币的相对价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参数和经济杠杆。其作用既不可能万能,也不可能无用,既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可能无限扩展,一切依具体的环境条件而转移。

  汇率扭曲是一种损人不利已的政策,而且对于他国的损害有限,对于本国的损害是巨大的和深远的。因此,对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汇率扭曲的校正不能拖延,不能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