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汇率扭曲与结构失衡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汇率扭曲既不利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和结构提升,也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和稳定,更不利于市场化转型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既然汇率是本币对外币的相对价格,人们自然关

        汇率扭曲既不利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和结构提升,也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和稳定,更不利于市场化转型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既然汇率是本币对外币的相对价格,人们自然关注汇率在对外经济均衡中的作用。这既是正确的,又是片面的和不够的。汇率对国内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是明显而巨大的。也许,在汇率合理的情况下,人们一般感觉不到和观察不清,但在汇率扭曲时,则不容忽视。中国目前的现实就是最好的例证。

  自从1994年汇率并轨,实行超贬以后,中国的经济贸易就进入了高速增长的轨道。除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出现过短暂的贬值预期,而中国政府又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进而将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长达七、八年。然而,随着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实际汇率已经明显升值。到了2005年汇改,改行一篮子货币,并进入了小幅升值的通道,但是,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人民币汇率又重新盯住美元。历史经验证明,任何一个政策的长期实施都会走到自己的反面,经过近十多年的积累,人民币汇率的僵化、呆滞和扭曲,已经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基本事实。

  任何一种经济政策都是一把双刄剑,现行汇率制度和汇价水平,一方面推动了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经济贸易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中国经济贸易的严重失衡。

  很明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是外源工业化的成功,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2009年,全球贸易缩水12.2%,中国的货物贸易全面超过德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还是上升的,进出口分居世界第二和第一。中国的产品市场和资源供给严重依赖国外,工业品的出口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4左右,外油依存度达到了53%,贸易顺差巨大,外汇储备持续积累。

  要知道,外部失衡是内部失衡的结果和反映,二者相互推动和相互叠加,形成了今天产业和货币与国际市场双向循环和双重依赖的失衡格局。

  由于包括汇率扭曲在内一系列鼓励外向型经济政策的作用,既是外源工业化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也使得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险象环生和危机四伏。

  一是可贸易品和非贸易品、制造业和服务业结构失衡,服务业长期落后,占GDP只有40%多一点。

  二是地区布局失衡,经济重心全部集中于贸易便利的沿海地区,2007年沿海12个省市集中了全国67.86%的GDP和73.23%的工业产值。

  三是收入增长缓慢,且分配严重不公,为增强出口竞争力而压低劳动工资,妨碍了内需扩展。

  四是经济增长虽快,国强而民不富。

  五是阻碍金融发展,吹生资产泡沫,如果不是汇率和资本项目管制,中国居民和企业可以自由地进行全球资产配置,北京四环以内的房价,绝对不会比伦敦金融城和纽约核心CBD的公寓贵。

  六是不利于国内价格体系,特别是资源要素价格的改革和调整,加剧了市场信号和资源配置的失真和扭曲状态。

  总之,汇率扭曲既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结构提升,也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和稳定,更不利于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如果说,仅仅调整汇率不可能解决中国面临的一切经济问题,那么,不理顺汇率机制和汇率水平,要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