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增加美国就业机会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G20)会议22日晚在华盛顿召开,市场预计人民币汇率可能成为议题之一,人民币升值的话题成为焦点。      &nb

        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G20)会议22日晚在华盛顿召开,市场预计人民币汇率可能成为议题之一,人民币升值的话题成为焦点。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如何改革?人民币与中美贸易不平衡关系何在?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长江商报: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口水战很激烈,您怎么看?

         巴曙松:汇率问题,目前已经被高度政治化。130名国会众议员联名致信财政部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敦促前者在4月的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假设这一议案通过,可能要对贸易有一定的惩罚措施,美国虽然提倡自由贸易,其实是最大的违背国。

         中国汇率有“三性”原则,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不是说基于谁的压力,而是因为中国有这个需要,如贸易大量的顺差,外资的流入等,这是中国自身的宏观经济平衡的需要。

        长江商报: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克莱因和威廉姆森撰写报告称,伴随美元跌势,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脱离均衡水准,人民币需升值30%左右,您怎么看?

        巴曙松:2005年,有美国学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应当升值15%,就可以解决双边的贸易不平衡等问题,实际上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到2010年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经升值21%左右,已经明显大于当时这些学者的预期。

         人民币是否低估?高盛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表示:人民币当前并无明显低估迹象,人民币被高估了0.4%。这说明,选择不同的模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人民币汇率机制会越来越成熟。

        长江商报:对于人民币升值的根源问题,美方认为,中国对美国贸易的巨大顺差与中国操纵人民币有直接关系,这合理吗?

        巴曙松:这个可以用数字说话。

        2005-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1%,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年均增长20.8%;2009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下降16.1%。世界范围看也是如此,2009年美元对欧元、日元、韩元等都有贬值,但美国对这些国家的贸易状况并没有发生逆转。


        中国与美国的消费支出结构、产业结构存在很大的互补性,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增加美国的就业机会,相反还会增加在华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国输美产品价格太高,会加重美国消费者负担,增大物价的压力。

         远在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之前,美国已经开始大量失去制造业的就业机会,这实际上是由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成本和比较优势决定的。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大幅增加发生在2004年以后,但是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从本世纪初就已经开始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