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美国不需要给人民币施压
时至今日,美国政界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仍在继续。
早在经济危机刚爆发时,许多人就担心这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
虽然二十国集团(下称“G20”)国家首脑在2008年11月召开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时曾保证:他们从上个世纪的大萧条中吸取了教训,不会继续重蹈贸易保护主义的覆辙,但是此后不久,G20中的17个国家都相继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美国政府推行的有关“购买美货”的刺激方案备受质疑。贸易保护主义还是出现了。在这个问题上世界贸易组织也有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经济持续衰退,可能导致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美国,平均6个工人中至少有1人失业。财政赤字不断攀升与美国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经济刺激政策有关。显然,议员们把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当做了救命稻草。
美国国会已经要求财政部评估是否将中国视为汇率操纵国。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刚刚推迟发布一份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贸易对象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情况报告,但是汇率操纵国这个概念本身就存在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政府采取措施,就会对其汇率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另外,影响汇率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财政赤字可能导致货币疲软,也可能导致汇率降低。不久前爆发的希腊经济危机也波及欧元汇率。此前,美国从美元对欧元汇率中倒是获得不少好处。如果美国指责中国是汇率操纵国,那么欧洲人是否也应该指责美国操纵汇率、扩大出口呢?
虽然美国的政客们把目光集中在对华贸易赤字上,但是真正值得美国关注的问题是保持多边贸易平衡。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呼声是在布什政府时期产生的,那时多边贸易逆差还不明显。然而近期,中国也同样面临着高额多边贸易逆差的挑战。
其实,美国对沙特阿拉伯也存在贸易逆差:美国需要沙特的石油,而沙特需要的美国产品就没有那么多了。
在全球经济面临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是一个常见现象。不仅中国如此,日本和德国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我们应该看到,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期间,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在缓解地区经济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同样为地区经济保持强劲增长提供了助力,世界经济也从中获益良多。
有些人认为,中国需要调整人民币汇率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经济泡沫。虽然中国的通货膨胀仍在继续,但是,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中国政府在应对这些问题上,可谓“军火库内武器充足”(可以采取调控资本流动和资本收益等一系列财政手段规避通胀)。
汇率变化的确会影响经济增长,至于中国是否要依赖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就需要中国自己决定了。事实上,从2005年7月开始,中国政府就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中国政府在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从未放弃努力。
如果中国被美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那么结果势必两败俱伤,没有哪方会从贸易战中取胜。而且,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中美两国展开贸易战都不是明智之举。
美国应该注意的是,不要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轻举妄动。选民关心的内容可能仅仅是高失业率问题。全球经济危机不幸由美国引发,美国人必须着眼于国内经济,不仅需要令经济复苏,还需要防止经济危机再度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