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票激增"一举多得"
继4月9日后,央行昨日年内第二次发行3年期央票,发行量900亿元,是前一次发行量150亿元的6倍。尽管如此,这一发行量还是低于市场预期。
尽管被理解为货币政策收紧的又一次体现,但从昨日市场运行情况来看,投资者对于3年期央票巨量发行并不"感冒"。昨日,上证指数下挫33.79点收于2999点,银行板块受挫严重,但中小板指数节节攀高,个股表现活跃。
分析人士称,长期央票的发行并没有引起市场恐慌,其重要原因在于3年期央票发行有多重因素,而并非仅仅只是管理层收紧银根的信号。
其一,虽然本期央票发行量增大,但央行将发行利率下调1个基点,有助于舒缓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的忧虑。数据显示,本期900亿元3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仅为2.74%,较前周下跌1个基点。
其二,本期央票大幅放量的目的,更多在于满足商业银行资金配置需求。央行公布的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剔除短期票据,今年1季度新增贷款达到3.2万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1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达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占比更是高达75%,远超55%的历史平均水平。而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在央行调控信贷总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为提高收益,必然会增加收益高的长期贷款。但央行在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2010年要力争实现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均衡、结构优化",其中隐含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得新增中长期贷款的占比应该回到正常年份。而发行3年期央票有利于提高银行的债券投资收益,抑制商业银行在季度初的信贷冲动,特别是长期贷款的冲动。
其三,3年期央票的发放反而使得市场担忧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可能性大为降低。上周公开市场只回笼资金140亿元,与之前两周的1630亿元和1100亿元相去甚远。而上周二,央行甚至出现许久不见的当日"净投放",这使得部分市场观点认为,公开市场净回笼量从千亿级跌至百亿级,提高了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的概率。而在本周央行发行900亿元3年期央票后,将净回笼资金650亿元。因此,由于重启3年期央票可以实现深度回笼资金的作用,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得到有效的补充及替代,在此情况下,短期内央行再次提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事实上,已经有观点指出,作为一种并不引起强烈市场反响且能实现调控目标的工具,央票在2010年被使用的频率将会十分频繁。银河证券的一份报告指出,央行在紧缩信贷的同时持续放量发行3年期央票,可达到回收流动性、调控信贷结构、延缓加息和升值预期等多重效果。
该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也指出,如果提高准备金率0.5%,那么银行将可能一次性收回大约2000亿元的资金。因此和提高准备金率相比,发行央票由于票据利率小、期限长、灵活性大,可以更好地进行规模的控制,从而对流动性的管理更直接、更有效。如果未来流动性仍然偏大,那么央行还会继续加大力度交叉使用数量化的工具来收紧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