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我国将启动加息政策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摆脱了经济下滑风险,率先步入复苏通道,但宽松政策为此后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和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埋下了隐患。目前,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

  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摆脱了经济下滑风险,率先步入复苏通道,但宽松政策为此后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和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埋下了隐患。目前,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偏高,而且这种偏高状态自金融危机以来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根据历史经验,我国货币政策滞后期通常是一年半时间,由此可以预估今年下半年通胀将会显现,央行很有可能在三季度或四季度启动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加息。 

  目前,市场上一些人士并不赞成加息。他们认为,虽然去年中国的政策较为宽松,但今年的通胀情况不致于采取加息措施,其理由有二:一是中国目前的通胀水平较为温和,不具有加息的充分条件,完全可以通过数量型的货币政策,收缩市场上过剩的流动性;二是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历史最低水平,如果中国率先采取加息措施,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吸引国际热钱流入。以上两个理由在过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或许可以成立,但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两者均有失偏颇。

  首先,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9%。在最终消费品上,居民消费价格2.2%的涨幅,相比3%的管理通胀目标较为理想。但是,工业品出厂价格尤其是构成产品主要成本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高涨幅,必定会通过产业链传导到最终消费品价格上。当前,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对国内物价形成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尤为强烈。今年一季度,全球能源价格平均上涨50%以上,矿石和金属价格上涨60%,铜价上涨99%,铝价上涨60%。之前,我国可以数年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率和3%以下的温和通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有效控制以及一般劳动力供给的充裕。但是,目前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作为主要进口国的中国,原材料、燃料价格难以“独善其身”。

  4月14日上调全国汽油、柴油价格,就是应对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而进行的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另外,我国沿海城市已由之前的“民工潮”转变成现在的“民工荒”,劳动力成本最近也出现了大幅上涨,部分地区涨幅已超过一倍。这些因素均将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在企业无法在短期内有效进行技术改进的情况下,必定会将提高的生产成本通过产品销售价格传导到最终消费品价格上。今年以来,央行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之最近启动的3年期央票,均显示在数量型货币工具上的动作已基本付诸实施,继续实施的空间不大。因此,价格型货币工具将会是我国今年下半年进行流动性管理的主要手段。

  其次,中美利差一直是不赞成我国加息的部分人士的顾虑。美国在遭遇金融危机后,不仅仅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也为全球市场注入了充裕的流动性。据估算, 201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将达到创纪录的1.56万亿美元。大量美国国债的供给必然会与市场上有限的需求形成供需缺口,而这一缺口可能通过提高美国国债收益率予以消除,或是通过美联储购入达到平衡。根据最近美联储发表的声明,其将仍保持低利率以刺激尚未平稳的美国经济,美联储购入是其必然选择。美联储的购入将增加基础货币供给,造成市场更多的货币供应,这就是所谓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同时,这也将为美国未来的通胀埋下隐患。面对目前的通胀隐患,美国政府今年下半年的利率政策无非有两个选择:一是今年下半年仍维持历史低利率水平不变,美元上行空间有限,人民币升值压力将不断加大;二是今年下半年因通胀压力而加息。考虑到第一种可能性,如果美国不采取加息政策,那么人民币升值压力将会转变为国内通胀压力,使央行不得不考虑先于美国加息。根据国际经济学上著名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一个国家实际汇率的升值等于名义汇率的调整和通胀的内外差异之和。也就是说,一国实际汇率的上升,可以通过名义汇率的升值来显现,如果没有从名义汇率上反映出来,它必定会表现为国内通胀的上升。在过去,我国之所以可以在名义汇率没有大幅升值的情况下通胀得以控制,是因为我国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对物价上涨压力进行了反向消化。但是,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我国必然会在名义汇率升值或国内通胀二者之间进行取舍。而目前的状况是,我们实际上施行的是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制度,通胀压力很有可能使我国在今年下半年先于美国加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今年下半年我国启动加息的可能性极大。加息政策的实施,很有可能对目前宽松货币政策下资金推动型的国内商品市场形成一大利空,构成其中级调整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