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时点配合楼市调控 短期加息预期并未减弱
当很多人还在享受五一的快乐假期时,央行突然宣布“从本月10日起,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消息打破了平静。这已是央行在年内第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此次调整背后究竟传达着何种信息?更为关键的是,短期加息预期到底会因此减弱还是加强?
此次调整后,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将为17%,离历史的最高峰17.5%仅一步之遥。
虽说央行此次出招选在了小长假,但更多业内人士认为,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在预期之中的。如果说今年前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试探的话,此次上调则表达出很明显的紧缩意图,也是货币政策方向调整的信号。央行最终首先采用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直接抽走了市场流动性。目前,大银行17%的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必须先在央行存放17元,而根据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存款最新数据计算,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一次性从银行抽走近3200亿元的基础货币。
不过选在这样一个时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也是为了配合最近密集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现在这个时点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首先直接对应的是房市。当银行开始收紧二套房贷、限制三套购房,这直接影响到3000亿~4000亿元的资金,也就是房贷收缩的那个量。所以央行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回收多余的流动性。从政策收紧的时间上来说是房地产政策的宏观配套。”
同时,金岩石表示,此举也代表是宏观政策基调的比较大幅度的调整。“一季度经济增长11.9%有过热迹象,虽然现在通胀的预期下降,但是经济过热的隐忧出现。为了调控防止经济过热的发生,经济政策也一直在调整,从原来的极度宽松到适度宽松,再到现在调整为稳健的经济政策。”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否意味着近期加息的预期会减弱?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代表减少加息的可能性,一般在发生某种转折时,给一个微弱信号,先收紧一下,只不过是投石问路。央行此举,会逐渐加重加息的预期。
渣打银行研究中心有关人士认为,央行现在开始按季度考核信贷规模,并对特定行业发布信贷指引,以使2010年全年新增信贷总量控制在7.5万亿元目标之内。但将信贷规模控制在这一范围内,需要费相当大一番力气。“所以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似乎不可避免。今年以来,央行已分别在1、2月份两次提高准备金率。此次是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年内准备金率调高次数将取决于跨境资本流入,以及各商业银行对央行人民币信贷指引的执行情况。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是锁定过剩流动性的低成本且直接有效的方式。从理论上说,这一手段的使用没有上限,例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5%并非没有可能。”有关人士认为,决策者很可能希望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维持在2.0%~2.5%左右。因此,今年二、三季度每两个月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似乎是合理的预期。
“我们预计,央行仍将在近期加息。虽然4月份调整利率的预期已被3月温和的通胀数据冲淡,而且,决策层对于是否加息仍有分歧。但我们认为,加息是决策层释放抑制通胀信息的最有效方式,而且6、7月份之前,同比CPI会继续推高,通胀预期有必要得到管理。应当承认,2009年实际利率较高并没有抑制信贷增长势头,但是随着GDP增长率稳稳地回到10%以上,我们认为,实际利率过低成为问题。我们不赞同提高人民币利率将会吸引大量‘热钱’流入的观点。”有关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