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对策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美国向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是为了转移国内视线、为中期选举拉选票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向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是为了转移国内视线、为中期选举拉选票,同时减少中国出口、

美国向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是为了转移国内视线、为中期选举拉选票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向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是为了转移国内视线、为中期选举拉选票,同时减少中国出口、促进美国出口和增加美国就业;而深层次动机则是企图从战略上遏制我国经济发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审时度势,深谋远虑,采取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对策。

一、人民币汇率是伴随我国经济起飞过程始终的长期性问题

        首先,我国要做好人民币长期、缓慢和渐进式升值的思想准备。历史经验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都表明,任何国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都难以回避本币升值的问题。未来几十年,正值我国经济持续稳步高速增长的历史机遇期,人民币升值压力将会伴随我国经济起飞的全过程。可以说,维持人民币长期、缓慢和渐进式升值压力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利于我国经济持久地稳步增长;一旦人民币升值压力消失,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进程也就接近停滞了。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源自我国生产要素和劳动力价格低廉、没有同国际接轨,如果大幅度地一步升值到位,必然彻底压缩我国生产要素和劳动力价格的提升空间,堵死我国迈入中等发达国家之路。我们不能就汇率谈汇率,而是要拓宽思路、从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人民币汇率问题,应灵活运用“中医”疗法,采取综合性政策和一揽子改革措施。

 

人民币汇率是伴随我国经济起飞过程始终的长期性问题

        其次,美国经常玩弄汇率,旨在转嫁风险、巩固美元地位和遏制我国崛起。美国早已是债台高筑,因此美国一面惺惺作态地行强势美元之“虚”,一面又肆无忌惮地行美元贬值之“实”。这样既能忽悠全世界,提高美元信誉度,又便于美国瞒天过海、转嫁危机和掠夺资源。完全浮动汇率制度本质上是只允许美国货币政策独立,其他国家货币政策都必须看美国眼色。2005年7月我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1%。最近半年,我国外贸顺差持续下滑。2008年,顺差2954.6亿美元,2009年为1960.6亿美元。2009年第4季度以后,出现逐月下滑趋势。2009年10月,顺差240亿美元;11月,191亿美元;12月,184亿美元;2010年1月,142亿美元;2月,76亿美元;3月份,出现了约80亿美元的逆差。眼下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显然不合时宜,而且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增加美国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不能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问题,只会将美国对我国贸易逆差转向别的国家。这次美国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我国发难,明显是损人不利己的,但美国仍然要一意孤行,深层次动机则是为了维护美国霸权和打压中国。

 

美国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我国发难,明显是损人不利己的

        再次,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陷入困境。近年来,美元走势十分诡异,人民币盯住美元“倒逼”我国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我国货币政策因此陷入困境。首先,基础货币投放主动权逐渐丧失。2009年,我国新增外储4531亿美元,被动发行了3万亿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对冲了1.5万亿元,付出了不小的政策成本。其次,利率政策工具基本失效。受制于中美利差和国际资本流动,中央银行投鼠忌器、被迫过多地使用数量型政策工具。第三,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已呈“爆炸”之势,大规模地进行货币对冲不可持续。第四,人民币升值预期吸引热钱流入、推动通货膨胀;但是治理通货膨胀必须紧缩货币,又迫使中央银行“放任”升值,进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第五,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输入性成本推动型通胀,可能引发我国经济出现滞涨。如果刻意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升值压力必然会隐性表现为外汇储备增加,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积累了各种矛盾,延误了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的时机,也为某些国家制造贸易摩擦留下了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