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刚:人民币升值的可能路径
对于人民币升值的讨论越来越热烈,笔者认为,内外因素决定了人民币升值无可避免,对于中国来说,何时升值以及如何升值,可能更值得费点思量。
从外部因素看,中国面临的主要压力来自于美国。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与即将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博弈,对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会有相当的影响。从两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来看,中美如果发动贸易战,只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从我们的统计来看,美国从事与中国贸易相关工作的人口,约有300万人;中国的数据要大得多,约有5000至6000万劳动人口从事着与中美贸易有关的工作。同时,由于中国持有1.4万亿美元的美国金融资产,一旦中国表达出大幅抛售美国资产的意图,美国金融市场将遭遇激烈动荡。
此外,一旦美国认定中国为货币操纵国,美国将很可能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按照保罗 克鲁格曼的建议,美国应向中国征收25%的惩罚性关税。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这样的一个关税政策,将使中国的整体出口下降10.4%左右,而在各占中国进出口贸易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和普通贸易中,普通贸易将受到相对严重的影响,将平均下降12.4%,而加工贸易只会下降4%。这样的结果也告诉我们,从保护出口的角度考虑,让人民币升值可能是更加理性的选择——毕竟即使让本币一次性升值10%,出口也最多下降3-5%左右。
当然,让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来说,并非有害无利,特别是让人民币汇率更加灵活,将有利于提高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以来,中国试图保持人民币汇率平稳,但由于升值预期强烈,大量热钱流入中国,这也导致了中国央行不敢贸然加息,因为加息会导致更加强烈的升值预期。反之,中国则可以通过增加汇率弹性来实现为利率政策“松绑”,毕竟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利率政策的独立性也非常重要。举例来说,面对目前商品房价格不断上升的状况,中国本需要动用的利率手段却因为升值压力一再搁置,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房地产价格飙升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