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态势市场论述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在过去的10年中,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数次巨大波动,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冲击。然而在此期间,我国经济仍能保持高速增长,并且维持较低的通胀水平,这与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和人
在过去的10年中,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数次巨大波动,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冲击。然而在此期间,我国经济仍能保持高速增长,并且维持较低的通胀水平,这与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和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定是分不开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涉及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明显变化:一是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资本和金融项目中短期外资加速流入,并倾向于投资我国房地产业。二是我国外债短期化倾向明显。三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币种期限错配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我国整体流动性过剩、信贷投放过多以及资产市场泡沫明显,我国金融体系建设诸多方面尚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金融市场吸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当前情况下,稳定汇率市场化节奏,慎重开放资本账户有利于规避和阻止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渗透和影响。
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在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点有目共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使人民币获得更高地位成为可能。既要大刀阔斧,又要循序渐进———大刀阔斧帮助我们认清目标,循序渐进确保计划实施卓有成效。
新一轮货币金融体系的构建、中国整体经济和贸易实力的提高、以及当今人民币的影响力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也存在着不少困难。首先就是会遇到现有国际货币体系成员的阻碍;中国在国际投资领域的影响力不足,以及在国际贸易中长期保持顺差地位, 都会导致人民币缺乏足够直接有效的境外输出渠道和方式;另外中国仍然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管制,央行尚缺乏足够的金融监管能力来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市场发展也还很滞后,也都将成为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
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很有必要,但是制约条件也很多。因此至少在未来10到20年内,两大主要货币可能仍将是美元和欧元。在这期间作为东亚地区的结算货币,人民币的地位将得到强化。今后20年内中国金融市场顺利发展,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那就有可能成为亚洲地区的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不但能增强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促进贸易和投资、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地位、以及带来国际铸币税等一系列收益。然而也会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本币国际化后,不但国外的经济波动将更容易传递至国内,整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也会受到威胁,资本的大量自由流动也增加了金融监管和政府实施有效货币政策的难度。同时中国的各种金融政策也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承担责任。
中国应当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上作出合理的定位。首先要处理好与现有国际主要货币间的关系,要寻求本国利益与国际利益的平衡点,妥善处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利益协调。同时一定要坚持市场演进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发挥政府在建立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的作用,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从长远看,人民币完全有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中国正在快速崛起,必将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加快这一进程,中国应大力推进机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