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时点悬疑
5月6日,央行再次发行三年期票据,规模达到1100亿元。这是不到一个月之内第二次发行巨量央票。此前,央行于4月22日发行了900亿元三年期央票。
不仅如此,央行还决定,自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至17%。这是今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对此有人士猜测,发行巨量央票,上调准备金率是收紧货币流动性的手段,势必会延缓加息的步伐。不过也有专家争辩说,重启发行三年期央票,将会强化加息预期。他们认为,当没有更多的数量化工具可使用时,央行动用加息工具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不过相关专家也认为,央行动用加息,需要顾及的因素还有很多。加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巨大,比如提高工业融资成本、影响经济复苏等。
争议巨量央票
4月22日,央行发行了900亿元三年期央票,发行量为前期6倍。对此相关人士认为,三年期央票是一种收紧货币流动性的手段,对市场流动性冻结有着类似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因此巨量央票的发行,是在减弱加息的预期。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乐嘉庆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二季度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三年期央票巨量发行,主要是银行主动去买的,而不是央行摊派,这说明银行的需求比较高。”他分析,在房地产贷款政策受到限制以后,银行资金没有去处,而央票2.74%的利率对银行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而国元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刘勘认为,发行巨量央票主要是在为恢复人民币弹性做准备,防止热钱进入中国,冲击中国经济。因此发行央票、回收银行资金是为了建立一个缓冲热钱冲击的通道。
央行前两次发行三年期央票分别在2004年底至2005年上半年和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这两段时间正好是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的时候。而此时也是国外热钱蠢蠢欲动,准备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套利的时候。
他认为,当前在通货膨胀预期下重启发行三年期央票,可能会强化市场的加息预期。根据过去的经验判断,央行在每次加息前都会发行定向三年期央票。
何以加息
“判断是否加息主要取决于未来物价水平的变化。”刘勘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一季度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2.2%,不过2月份的涨幅达到了2.7%。“实际上,国内已经处于负利率的状态,因此目前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随着未来物价进一步走高,央行必然将采取加息的措施。”
他认为,今年4、5月份物价上涨可能还会维持较为温和的幅度,但6、7月份物价上涨形势堪忧。
相关分析机构也认为,今年2月份涨幅达到2.7%的高点,尽管3月份有所回落,但二季度受翘尾因素影响,预计单月平均涨幅在3%以上,CPI全年高点有可能在6月份出现。
实际上,预防通货膨胀正在成为央行关注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央行4月23日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指出,下一阶段应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努力稳定价格总水平。这是自去年实施经济刺激政策以来,央行首次做出稳物价的表态。
随后,央行行长周小川4月24日在华盛顿表示,要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和管理好通胀预期。
除了通货膨胀压力,GDP持续高速增长导致的经济过热隐忧也是引发加息预期的原因之一。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达11.9%,目前普遍预测,全年GDP增速将在10%左右。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未来中国经济过热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大,应该通过加息的手段对其进行抑制。
加息延后?
不过,对于中国经济出现过热苗头的说法,也有人士表示反对。乐嘉庆就认为,目前的经济过热还是去年4万亿政策的延续效应,严格意义上经济并没有过热。“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这一块并没有热起来,该热的地方没热。”乐嘉庆说,现阶段,国家提倡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科技,需要将资金引向这些方面。一旦加息,必将收紧流动性,这样就会玉石俱焚了。所以实际上,经济根本不存在过热的问题。
同时他还认为,是否加息,还要看房地产调控政策有没有效果。如果没有效果,加息可能性比较大。之前房地产调控有些地方已经有了效果,一些地方的房价也已经出现了下跌,如果房地产的泡沫得到了控制,就没有必要加息。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于长滨也认为,利率暂时不会有调整。“利率要变动就是对国内现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一个结束,因此,央行不会轻易动用此工具。”
不仅如此,央行之所以对动用加息工具犹豫不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国际热钱也在赌人民币升值,正在找寻时机涌入国内市场。申银万国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受到人民币升值预期心理影响,今年第一季热钱流入情况明显,预计达到720.85亿美元,远高于2009年全年的695.46亿美元。
相关专家分析,在美国加息之前加息,会加速热钱流入,国内经济发展将非常被动。刘勘认为,目前中美两国利差大概在3%以下,央行加息的话,极有可能将两国利差扩大到3%以上,如果利差达到3%以上,那么国外追逐加息的热钱就会进入国内。热钱冲击国内经济发展的压力更大。
“目前央行动用加息工具的条件还不成熟。”他表示,加息要看国内的通胀水平。如果国内CPI连续3个月上涨3%以上,那么央行可能就要加息了。
“央行加息最佳的时间点应该在三季度初。” 刘勘说,由于追逐加息的热钱进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如果能将国内加息与美国加息的时间差控制在3个月以内,那么加息就没有多大风险。由于经济的启稳复苏,预计美国将在年底加息。因此央行可以在三季度初加息。于长滨则预计,下半年,国内利率将会有一定调整,加息幅度估计为0.27%。
刘勘还认为,加息应该在人民币汇率恢复弹性之后进行。他表示,5月份中美即将进行战略对话,之后就是美参议院审议汇率操纵。人民币适度恢复弹性的时间窗口即将打开。
工业何以应对
无论何时加息,加息都会对实体经济形成不小的冲击,那么本次预计中的加息会对工业有何种影响?
“现在还是停留在加息预期的阶段,因此眼下对工业的影响还不大,企业的融资都是按照目前的利率计算的。”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乐嘉庆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对工业企业而言,加息之后,毫无疑问,会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
北京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期货研究所所长王骏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加息以后,制造业许多企业的借贷和融资成本增加;制造业原料链条上的供应商同样存在成本提高并传导至企业原料价格上涨,最终导致生产成本提高。
河北省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郭新禄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加息以后,对中小出口企业冲击较大,特别是服装行业。”本来服装出口行业的利润就在3%以下,如果加息,那么成本就必然会上涨,因此在出台政策之前,国家相关部门还应该考虑到加息对工业的影响,适当出台相应政策抵消加息带来的负面影响。
刘煜辉则认为,加息并不会对工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实质性影响。但在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之下,大量廉价的资金涌向垄断部门,他们拿钱炒高资产和资源价格,资源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
他认为,通过加息使得经济过热降温,那么原材料价格就会下降,这对工业企业来说,其实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