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略对话临近,多家投行认为人民币汇改即将进行
【摘要:随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临近,美国富国、加拿大皇家银行和德意志银行日前纷纷发布报告预测,中国最早5月末将实施人民币汇改,这是遏制通胀和回避中美冲突的好办法。此外,6月初的G20财长峰会也是改革的另一良机。此前也有多家投行认为,人民币升值的时机即将到来。】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和美国富国(Wells Fargo)周三(12日)均发表报告预测,中国5月份将放弃人民币盯住美元,以此避免24日至25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的汇率政策批评,并一致认为,此举将有助于遏制中国国内通胀。此前,也有多家投行认为,人民币升值的时机即将到来。
苏格兰皇家银行分析师指出,若人民币依然盯住美元,汇率问题将成为中美双边对话焦点,并威胁两国关系。并且,本周(10日当周)中国刚刚发布的通胀和贸易数据令决策层有理由改变此前人民币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允许人民币升值,以便应对国内经济形势。
富国银行外汇策略主管Nick Bennenbroek预计,人民币或在5月后期或6月初升值,大约在中美北京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或G20财长6月4日至5日韩国釜山峰会期间。富国银行预计人民币将升值6.4%。
东方汇理银行周二表示,人民币兑美元有望在第二季度末开始升值。该行指出,中国央行在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称,人民币汇率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而在2009年第四季度的报告中表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或许意味着,中国央行认为退出在信贷危机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时机快到了。
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周二预计,中国对人民币采取行动的时机就在一个月左右,因G20会议定于6月举行,且美国财政部对于中国汇率机制评估的报告不会一再延后,而来自外国的压力并未因为欧洲债务危机而减少。但该经济学家认为,若中国采行和新加坡一样严格的一篮子货币机制,将是不切实际的做法,因为这可能造成人民币波动过于剧烈,在中国企业难以取得汇率避险工具的情形下,这恐将使企业难以招架。
中国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8%,略高于2.7%的市场预期,创下了18个月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幅意外高达6.8%,显示上下游物价上涨压力正在累积,但紧缩政策料不会轻易出台。10日海关统计显示,4月出口同比大增30.5%,为连续第五个月实现增长。
纵观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历史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除个别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短暂调整时期外,其余时间基本上保持人民币盯住美元的状态。2005年7月汇改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开始浮动。但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又重新回到了盯住美元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