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靴子"何时落地?
加息的疑云几乎笼罩了整个2010年的上半年。
然而,究竟何时加息却是一个所有人都捉摸不透的难题。正如外媒所评价的那样,"中国当局在试图让经济活动适度降温的同时,正面临着一些艰难的判断"---如急于加息恐怕伤及经济,但在央行动用了除加息外的几乎所有调控手段后,4月CPI仍然同比上涨2.8%,4月房价同比上涨幅度也超过12.8%。此时如果加息的话,似乎已经显得无可厚非
短期是否加息存争议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从3月份2.4%上扬至2.8%,创下2008年11月以来的新高。这一数据触动了市场关于加息的敏感神经。中国政府于今年3月制定的年度经济发展目标中,为2010年全年的
CPI涨幅划下了3%的"监管红线"。
耐人寻味的是,新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数据公布的第一时间表示,加息条件已经成熟。他称,2.8%的物价增长已经是比较高的水平了,尤其是环比上升0.2%,物价形势非常严峻,必须高度重视。
但也有观点认为,上述两组数据并不能成为近期加息的充足理由---CPI"不足虑",而房价高企则与加息"不相干"。
认为CPI数据"不足虑"的业内人士并不占少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5月1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4月份CPI涨幅是一种结构性的上涨,不是全面上涨。因为其中食品和居住两大类价格合在一起拉动CPI上涨2.6个百分点,占2.8%的93%,"2.8%的上涨水平目前来看还比较温和,年内CPI涨幅控制在3%以内仍然是可能的。"
盛来运称,近期物价上涨仍存在很大压力,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来自于流动性还比较充足;二是从国外进口的大宗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偏大;三是生产资料和燃料动力价格涨幅有所扩大,将加大生产成本的压力;四是翘尾因素的影响还在不断扩大,去年物价涨幅的低点是在二季度,走势是前低后高。他预计,随着翘尾影响不断消失,今年物价走势很可能是前高后低。
中国社科院计量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也表示,4月的CPI增幅其实远远低于之前预期的3%-4%,并不存在通胀的压力。另一方面,虽然4月国内房价同比上涨幅度超过12.8%,创下了5年前开始编制这一指数以来的最大涨幅,但资产价格泡沫似乎也并不能够成为管理层急于加息的另一大理由。
近期,在房地产新政的打压下,资本市场已出现了严重的反应。上证指数自3478高点回落近25%,一周之内处于急跌的状态中,业内甚至怀疑市场过低的估值水平,会影响下半年国际板登陆和大盘新股的上市首发。而在对于价格依然充满泡沫的房地产市场,加息似乎仍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年内以来政府对房地产信贷、地方融资平台的调控,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差别化加息"。"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取消7折优惠、二套房贷利率从允许下浮到上浮10%,这些对购房者的加息效应远远高于普通加息一次25个基点的水平。"李迅雷称。
市场分析人士称,相比于低利率环境,房价高企的更关键因素在于缺乏与房地产新政配套的实施细则。比方说,5月7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称,住建部和央行、银监会"正在积极研究制定"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二套房"这个关键概念尚未有清晰界定,针对它的整治措施自然难以落实。同样,"国十条"要求对"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采取一系列打压措施,但该部门至今没有给出"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界定标准,也没有公布哪些城市属于被打压地区。
负利率需被重视
中国监管层动用利率工具的思路逐渐明了,即加息并非针对资本泡沫,一则股市的高估值在动用利率工具之前,早已有点"不攻自破"的味道,二则楼市价格的调控并不干基准利率多大事;并且,从数月内央行动用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三年期央票等几乎所有可能调控手段的现实来看,管理层对于动用利率手段仍然慎重,尤其在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之后。
但年内加息是大概率事件,却成为了几乎所有市场人士的共识。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将可能从二季度中段开始加息,年内加息三次,每次27个基点。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表示,随着CPI突破3.0%的警戒线,预计6-9月央行可能启动首次加息,年内最多加息1次。
也有经济学家认为,除了资产泡沫和通胀因素外,目前中国实际存款利率出现"负利率"的状况是更加值得关注和重视的。
瑞穗证券亚洲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称,4月份通胀数据表明负利率水平应引起当局重视,货币政策不应忽视负利率的影响。若短期的负利率是失业等临时原因造成,则货币政策可以容忍。但目前政府调控稳定通胀预期非常困难,因为本轮通胀预期是长期性的,包括了工资增长的因素,较难逆转。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也指出,各个层面的负利率已经广泛存在,以致资源的错配和不当的投资发生。由于真实的消费物价早就高于一年期储户存款利率,储户发现自己已经陷于对通胀的恐惧和对高回报的贪欲之间。楼市的泡沫被他们吹起。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一年期贷款利率,则刺激企业囤积原材料,超意愿的存货投资将商品的价格泡沫吹起。
他还指出了短期内加息的阻力所在。他称,加息一再被延后,并非宏观决策者不清楚早已"负利率"的事实。而是中国地方政府经过去年高歌猛进的投资冲动,早已债台高筑,今年负债余额很可能迈上10万亿元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加息一个点,地方政府每年将为此多付出1000亿元利息。银行也希望拖延更多时间,将储户的利息率压制在低位,这样能为未来可能的坏账潮多准备一份弹药。
理财顺应加息趋势
根据经典理论,加息将极大地影响货币环境。一旦进入连续加息周期,则包括楼市、股市、债市等主要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环境将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走势出现下跌的可能性较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相比2007年的加息周期,如今年年中加息,可能对A股市场的影响更大。"一则2007年加息周期中股市恰好处于上升趋势,加息对于流动性影响有限;二则2007年信贷增长并非支撑股市的唯一动力,热钱流入在当时也较为严重。"他称,这两大因素均在今年有所减弱和改变。
此外,受加息影响较大的是外汇市场和银行理财产品。外汇市场方面,投资者可利用各国加息周期不同而进行套利。一般来说,利率较高的货币汇率相对走势较强,如2009年末澳大利亚率先加息,导致澳元走势始终强劲,投资者可持有可能率先加息的货币待涨。银行理财方面,由于利率环境不稳定可能影响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投资者适合选购1~3月内短期限的理财产品,以规避利率风险带来的收益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