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汇率操纵国”?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2010年3月16日,美国130名国会议员“集体上书”美国财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要求奥巴马政府在4月发布有关汇率操纵的报告时,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在政治压力之下,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财长盖特纳

  2010年3月16日,美国130名国会议员“集体上书”美国财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要求奥巴马政府在4月发布有关汇率操纵的报告时,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在政治压力之下,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财长盖特纳在内的多名美国政府高官连续发表针对人民币汇率的强硬讲话,甚至不惜宣称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时光回转,2009年4月,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曾发表公开声明,“美国财政部没有发现任何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用操纵外汇汇率的方式对往来账户制造障碍,或是藉此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然而,事隔一年,在汇率政策上没有任何改变的中国就忽然从世界外汇市场的“良民”变成了“刁民”,被指责为“蓄意低估人民币以寻求刺激出口”。

  克鲁格曼的倒戈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后,由于失去黄金的锚固,当时世界各国纸币兑换汇率陷入一片混乱,由美国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77年4月29日通过一项旨在避免成员国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体系的决议,这就是所谓的“汇率操纵国”的由来。

  受选民情绪和政治氛围影响,美国政府官员对待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态度变化尚可理解,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如果动辄改变自己的观点,发表忽略经济背景的昏言昏语,就实在让人觉得费解了。

  2009年5月,借着新晋诺贝尔奖得主的辉煌桂冠,克鲁格曼先生来到北京和广州做“非凡财富”主题的巡回演讲,据说短短一周内狂赚人民币500万元。

  也许是见识到了中国两个典型的“明星城市”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奢华和繁荣,也许是邀请方显露出来的富裕和阔绰实在让自我感觉优越的克鲁格曼震惊,大受刺激的克鲁格曼,改变了以往指责自家金融体系出现问题的观点,开始把矛头集中到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来。

  2009年10月22日,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中国式脱钩(The Chinese Disconnect)”,称中国的货币政策蛮横残暴而令人憎恨,以邻为壑的中国正在偷窃别人的工作,搜刮民脂民膏,还指责说中国的贸易顺差和购买美国国债造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让人不解的是,中国通过压低人力成本、耗费资源、污染环境辛辛苦苦为美国人提供便宜的产品,并且把储存的钱用来购买美国国债,难道能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就在上述文章中,克鲁格曼对于2009年美国财政部没有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极为不满,认为是“滑天下之大稽”。

  2010年3月14日,克鲁格曼先生又在专栏中写下“对抗中国(Taking On China)”一文,认为“极度扭曲的”人民币汇率“损害了全世界”,呼吁美国政府不要害怕激怒中国,假如人民币不大幅度升值的话,就直接针对中国进口产品实施惩罚性的关税。

  站不住脚的理论

  克鲁格曼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是美国那些惯于推卸国际责任的凯恩斯主义者的灵魂附体。开篇提到的130名国会议员集体“上书”就是很好的例子。

  根据克鲁格曼的说法,美国完全不必害怕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因为中国这样外汇储备会“严重损失”,而美元贬值反而会促进美国出口;也不必担心美元利率暴涨,因为美联储可以将美元利率固定在接近于0的水平上直到美国就业数据改善;至于美国国债销售更不是问题,实在不行的话,美联储可以直接购买。

  我们不妨按照克鲁格曼先生的思路,先看看假定人民币升值40%的后果。

  众所周知,美国人的服装鞋袜、玩具礼物、冰箱彩电空调等电器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所以,人民币升值之后,美国人的日用消费品将马上提价40%。这对于克鲁格曼来说不要紧,但对于那些面临着失去房子、失去工作、失去信用卡并且遭受债务压迫而一无所有的大批美国普通民众来说,他们能够且愿意承受这个成本么?一旦这些热爱自由、注重人权的美国民众不能忍受——美国社会还能够保持稳定么?

  另一方面,美国出口给中国的产品中又有哪些可能因为便宜40%而大幅度增加?是高精尖的军事武器还是航天技术、电子技术,或者是悍马、劳斯莱斯之类的大排量或者超豪华的美国汽车?前者,美国人恐怕不愿意出口,后者,中国极少数富豪们早就买了。最后,美国还是只能“出口”最擅长的东西——美元纸币,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改观。

  回头审视最近几十年的历史,恐怕更能让那些嚷嚷人民币升值的凯恩斯主义者清醒。

  25年前的1985年,美国也是财政赤字连年暴涨、贸易逆差持续剧增——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当时五个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于1985年9月达成“广场协议” (Plaza Accord),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促使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下调。

  由此,日元3个月之内升值25%,一年之后升值70%,二年之后升值110%以上。美元兑日元汇率由早期的1:300左右暴涨到到1:80左右,最高升值幅度超过250%。然而,美国和日本的贸易逆差却从来没有减少过。2001年,1欧元只能兑换0.8美元左右,现在可以兑换1.4美元左右——欧元的升值显而易见,可是美国什么时候出现过对德国贸易顺差?

  可见克鲁格曼声称人民币升值可以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是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对于货币知识的无知、对于历史的“选择性健忘”,再加上为美国政府所支的草率昏招和蹩脚建议,证明克鲁格曼根本就没有资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无怪乎欧元太平洋资本投资公司总裁彼得?希夫(Peter Schiff)在看到克鲁格曼的文章后即表示,就克鲁格曼的那些建议,他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场合与克鲁格曼先生展开公开辩论,让全世界人民看看到底是谁错了。
  关于所谓中国抛售美国国债所造成的外汇储备“严重损失”,我们的理解和克鲁格曼也不一样——假如抛掉美元国债,至少当前阶段中国还可以换回来成堆的黄金、石油,不管怎么说,这都是真实财富。而只要美国政府再不守信用一次,美元就只不过是废纸而已。

  至于美联储购买国债的想法,克鲁格曼先生的说法更加荒唐。美联储在2009年3月份开始购买总额3000亿美元国债,世界大宗商品的风向标——石油,就从当时的40美元左右,暴涨到现在的80美元左右,如果美联储出手购买中国1万亿美元的国债,天知道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会上涨到什么地步!

  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最大的债主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其他国家如日本、俄罗斯、英国、欧佩克、欧盟、拉美,谁还会愚蠢到一直保留美元国债?如果他们也开始抛售,那么美联储需要印刷多少美元才能全部接单?美元通货膨胀会很快上涨100%、甚至1000%,整个世界物价体系将完全陷入混乱……

  “甜蜜”谎言的真面目

  难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不知道,人民币绑定美元的货币政策给美国带来了极大利益,表面互惠的“中美国”关系,实质上是美国对中国的变相奴役?

  为使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我们一直在强制印刷海量的人民币并买入美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0年3月末,人民币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达到了惊人的65万亿元,按照1:6.83折算成美元是9.5万亿美元;而根据美联储公布数据,到2010年3月末,美元的M2数据只不过是8.5万亿美元而已。

  一方面,美元纸币不断流入中国并“被储备”,中国国内却人民币泛滥,资产泡沫惊人,通货膨胀山雨欲来;另一方面,真实财富与产品却源源不断地出口到美国。美国人现在所谓的“高品质生活”,恰恰是中国工人的“低品质生活”送给他们的。

  然而,最具代表性、最荒谬怪异的莫过于2009年初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华时向中国推销美国国债的论调,更荒谬的是,许多中国专家乃至政府高层官员还深以为然。

  希拉里说,“中国应该购买美国的国债,借给我们美国政府,然后我们把这些钱交给我们的公民,让他们来购买你们生产的产品,与此同时你们的公民可以获得工作。”“这是双赢(Double Win)的行为”。归根结底,希拉里在说,“我们得到了东西,而你们得到了工作。”

  中国政府用人民的储蓄购买美国国债,美国政府把这些钱转移到美国消费者手中,美国人就有钱来购买中国的产品和服务,中国人由此得到工作——这是什么理论?记住,人们真正需要的是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而非工作本身。如果不用工作就有人给我大把的钱去消费和享受,我为什么要去工作?

  正如彼得?希夫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时说,“让别人享受产出,让我们的人民工作,这算什么?这不是工作,这是奴役!”

  真正的“汇率操纵国”

  “对抗中国”发表几天后,一些美国媒体陆续发出声音,美国《时代周刊》3月17日发表文章“人民币升值不是‘万能药’”。作者指出,2005年至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出现升值,但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并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上升;不仅如此,人民币升值实际上对美国经济具有破坏性——人民币升值只会让美国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上升,对于遭受债务和就业危机的美国民众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3月18日,一向宽于待己、严于律人的美国右翼报纸《华尔街日报》也专门发表评论文章“人民币不是替罪羊”,给克鲁格曼先生上了一堂很好的“货币教育课”和“历史教育课”。文章提到:“货币不同于小麦或香蕉,货币没有自由市场,货币在全球市场上交易,但货币的供给是由中央银行们控制……只有美联储才能决定美元的价值。”“通过保持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中国将其大部分货币裁量权转包给了美联储……(这个决定)为美国人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提高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那些贩卖凯恩斯主义并将其作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的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学家、专栏作家现在告诉我们,只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发生变化,那么他们的政策就将发挥作用……他们想把人民币作为替罪羊,并冒险要与中国进行贸易战。”评论最后发问,“难道他们做出的伤害还少吗?”

  自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台以来,每逢遭遇社会经济危机,掌控纸币发行的中央银行们习惯的应对办法就是猛降利率、狂印钞票。美国也不例外,网络经济泡沫破灭、金融衍生品泡沫破灭,对应的“绝招”一律都是降利率、增赤字、发国债、印钞票。

  一路下来,结果就是美国的外贸赤字和财政赤字积重难返,海量美元涌入世界,大宗商品和资产通货膨胀,世界其他各国人民财富“被缩水”。

  这正应了在位时无比奢华暴虐,死后却让整个法国陷入全面危机的法国皇帝路易十五的名言,“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如此判断,世界上最大的汇率操纵国并非别国,正是美国自己。想不到美国倒先指责起别人来了。

  实际上,美国精英阶层根本就没有真正打算改变贸易赤字!

  出口纸币(现在甚至可以改成电子数字了),就可以换回大批大批的实物商品和服务,谁还要去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压迫劳工,从而费力不讨好的生产产品呢?

  对于美国关于中国“操纵汇率”的指控,网友“真相道白”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中国失去的,正是美国得到的。美国“付出”的是永远不必偿还的国债,得到的是货真价实的产品和服务,美国现在占尽了好处,结果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为了挽救金融危机,美联储所印刷的美元导致了全世界各国货币体系紊乱,这时候,美国反而说其他国家是“汇率操纵国”,就好像一个强奸犯指责受害人勾引了他,受害人应被判有罪,而他应被宣布“无罪释放”,还要拿到足够的补偿。这样的强盗逻辑,任凭哪个国家都不会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