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陡现悖论 短期拆借成本上升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准备金率上调后,信贷萎缩、股市下跌、外汇占款持续增加等推动资金往本就充裕的银行间市场持续转移的因素还未消失,货币市场利率却已明显走高——资金面正呈现短期悖论。  5月18日,隔夜回购定盘利率(FR001)收于
  准备金率上调后,信贷萎缩、股市下跌、外汇占款持续增加等推动资金往本就充裕的银行间市场持续转移的因素还未消失,货币市场利率却已明显走高——资金面正呈现短期悖论。
  5月18日,隔夜回购定盘利率(FR001)收于1.55% ,7天回购定盘利率(FR007)收于1.75%,FR001已从4月底的1.30%附近飙升了25个BP,FR007则从4月底的1.60%附近上升了15个BP,同期限SHIBOR利率表现类似。
  事实上,自春节前后隔夜和1周SHIBOR利率达到高点2.5%和2.7%附近后,短期资金利率一直处于回落盘整态势,但5月初开始,一波明显的上升行情出现,与目前所谓“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差异明显。而中长期资金面上,1年期央票收益率已经连续16周持平。
  5月18日,央行发行1年期央票200亿元,没有进行正回购操作,在到期资金950亿资金的情况下,回收流动性的力度明显温和。
  那么,这是准备金利率上调导致的暂时现象,还是流动性根本逆转的前奏,抑或仅是资金融出行趁机“漫天要价”?
  短期拆借成本上升
  上周(5月10日-14日),央行结束连续11周的资金净回笼,转而净投放资金1520亿元,不过5月10日存款准备金缴款又回笼资金3000亿,因此央行当周仍然实现了资金净回笼。
  同时,当周发行了2期国开行债,共300亿的发行规模受到了621亿资金的追捧。当时交易员纷纷表示,市场流动性仍十分充裕,并没有明显受到准备金利率提高的影响。
  不过,短期回购和拆借利率的上升却一直从4月底持续到了本周,这显示局部流动性正在吃紧。
  由于部分中小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利率的宽限期从5月15日顺延到了17日,因此17日下午仍有不少机构出来报价融入资金,当日隔夜回购利率上涨5个bp。
  18日,情况则有所缓和,隔夜回购利率只上涨了1个多bp。当日也没有出现银行到下午还到处找钱的状况,融出方报价比较活跃。
  一位交易员告诉记者,不同银行的存贷比和流动性情况不同,当前仍然有部分机构的资金面受到准备金缴款的影响。国内大行一直在定价方面占据主导位置,以往的情况是如果大行提高拆出报价,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利率仍会降下来;如果流动性趋紧,高利率则会维持一段时间。
  “因此,目前的短期回购利率走高,一方面有大行提高融出要求权的因素,一方面部分机构的资金需求也在支撑。”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债券分析师表示。
  不过记者了解到,5月份以来,资金需求方除了传统的中小银行机构外,券商在此期间较为集中进行质押回购也是主力之一。
  5月18日,一家券商的交易员表示,由于预期债券价格继续上行,该行近期拆入了较多资金进行回购“养券”,不过倍数已比高峰时期下降,比如20亿元放大到30亿-50亿左右,期限也一般在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