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要学习抗辩 海外并购小心三大敏感领域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根据中国海关5月10日发布的1-4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数据,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071.8亿美元,增长25%。随着中美贸易的回温,自2009年就不断引起关注的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也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进口量由200
根据中国海关5月10日发布的1-4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数据,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071.8亿美元,增长25%。随着中美贸易的回温,自2009年就不断引起关注的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也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进口量由2009年的低位水准反弹,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今年将再度面临考验。在此前美国对中国多个行业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过程中,中国企业由于不了解法律程序而放弃抗辩,最终获得惩罚性关税裁决的案例屡见不鲜。
对此,美国世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际业务部主任苏珊·埃瑟曼认为,在解决贸易争端的过程中,如果中国企业不善于利用这个法律武器,就等于放弃了他的权利。埃瑟曼曾任美国贸易副代表,负责美国贸易政策和在WTO的谈判。
而曾任职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美国世强律师事务所的另一位合伙人斯图尔特·贝克则认为当中国企业进入他国市场时,要充分了解该国家的政治环境和法律标准,然后谨慎审查、审议项目的前景。
放弃抗辩意味着失败
《21世纪》:近期中美贸易中的贸易摩擦争端有了明显的升级,以你多年的业内经验来说,造成这些贸易摩擦升级的原因是什么?
埃瑟曼: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大幅增长带来的贸易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但目前我们也关注到,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的确在加剧,双方都对彼此发起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诉讼,在WTO规则框架内的诉讼也有所升高。
但是目前这些诉讼更多的是行业的纠纷,而不是政治现象或者外交现象。根据我作为贸易副代表的一手经验来看,许多行业在发起此类诉讼时,跟政府都是无关的,而在案件发起之后,所有信息根据规定都需要公开,政府就更无法控制。
《21世纪》:在这些贸易争端过程中,你认为中方企业的应对是否得当?你的建议是什么?
埃瑟曼:正如我刚才所说,中美两国政府在解决贸易争端的过程中都应该以专业的态度,根据WTO的准则和使用的法律做出决定。争端双方意见的表达都应该被听取和考虑。这也意味着,在解决贸易争端的过程中,如果企业不善于利用法律武器,就等于放弃了他的权利。
很多中方企业目前的确还不善于利用法律的武器,但是这是个学习的过程,企业也需要从自己不抗辩而造成的惩罚结果中吸取教训。国际贸易的诉讼对中国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不过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现在的能力也在提高,而这个趋势也将保持下去。
海外并购的三大敏感领域
《21世纪》:如你所说,对中国企业来说,除了国际贸易诉讼中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外,很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相同的困惑。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出现了不少失败的案例,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贝克:确实如此,我也亲身经历过很多类似的案例,其核心在于,当企业进行跨境交易时,要对即将进入的市场进行充分的了解,吸收各方面的建议,了解你将投资的国家的政治环境和法律标准。
实际上,在大部分的领域中,中国买家在美国进行的交易并不会遭到太大的抵触情绪,但是有三个领域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就是采掘业、采矿业,其次是网络信息技术和电信,因为政府在网络安全方面十分关切,在涉及到这些领域的时候,买家就必须和美国政府进行谈判;第三个领域是国防部有直接影响的企业。有的收购案例引起巨大关注与他的标的金额规模完全不相称,而最终驳回的原因就是对于美国国防工业可能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