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民币汇率讨论“静悄悄”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国家主席胡锦涛重申了中国在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上的一贯立场,鉴于欧洲的近况和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中国在短期内改变汇率政策的可能性大幅下降。 &nbsp

         国家主席胡锦涛重申了中国在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上的一贯立场,鉴于欧洲的近况和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中国在短期内改变汇率政策的可能性大幅下降。

         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25日进行到第二天,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的讲话中表示,中国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申了中国在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上的一贯立场。

         据悉,在24日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美双方并未就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讨论。历来是中美经贸争论焦点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本次遇冷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在美国财政部上个月做出了推迟发布汇率政策报告的决定后,人民币兑美元开始小幅升值,但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使中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汇率政策。欧债危机爆发后,欧元大幅跳水,人民币兑欧元暴涨10%以上,人民币实际汇率已大幅攀升,此时,人民币如果再对美元升值,将会给中国出口带来沉重打击。

         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官方曾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中国将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人民币汇率问题应在中美之间“静悄悄”地进行沟通,中国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外部压力只会延缓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进程。商务部长陈德铭21日说,当前经济危机仍未结束,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各国货币保持币值稳定至关重要,任何一种主要货币大幅度贬值或升值都会对世界经济带来不可预期的危害,中国计划继续以原有速度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

        国内经济学家也纷纷表达了对人民币升值的忧虑。从目前来看,各界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担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担心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出口,另一方面担心升值会导致热钱的流入。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沉重打击了欧洲经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受到抑制,中国出口也势必受到影响。另外,欧元在欧债危机爆发后一路走低,对人民币汇率的跌幅在10%以上,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被削弱,对欧出口动力不足。因此,市场普遍认为出口形势在2010年下半年可能再度逆转。另外,目前外贸政策也面临退出问题,如果6月份人民币重回升值通道,我国出口下行的压力则不断加大。

        人民币升值还可能会导致“热钱”大量流入。人民币持续升值及由此形成的进一步升值预期,将会增加短期投机资本的套利机会,鼓励投机资本大量流入,限制国内资本的流出。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不仅会加大国内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也会加剧国内资产价格的泡沫化趋势。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转变,各大投行也修正了人民币升值的时间表。渣打银行报告认为,由于近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人民币实际汇率短期内已经出现大幅上扬,因此将人民币放弃盯住美元政策的时间预测推迟至三季度。巴克莱资本也表示,鉴于欧洲的近况和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近期政策制定者在采取进一步紧缩措施方面将更加谨慎。尤其是欧元大幅走弱,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加强,中国在短期内改变汇率政策的可能性大幅下降。

         然而,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正是因为欧元剧烈波动,因此建议在这个难得的时间窗口,推进恢复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改革。还有专家认为,现在欧元大跌,继续向下的空间不大,从长期看,欧元应该处于上升通道,中国可以借此良机,大量增加欧元储备,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改变美元独大的局面。

        事实上,人民币汇率问题之所以被美国政府一再提及,是因为美国将人民币汇率看作其对华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尤其在2010年年初奥巴马政府出台了国家出口战略,从美国国会到政府部门形成了敦促人民币升值的强硬态度。所以,美国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实是如何增加对华出口,缩窄中美贸易逆差。目前,中美形成的共识是,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需要修正。至于修正到什么程度需要中美双方进行博弈、妥协,而最终结果也将对中美贸易逆差缩窄的程度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