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或将出现适度微调
尽管在日前举行的中美对话中人民币汇率问题没有被再次“吵热”,但人民币汇率问题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之下依然格外引人注目。有专家表示,美元的持续升值让人民币盯紧美元的货币政策已经面临巨大压力。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市场来看,人民币的升值已经形成趋势。
纽约梅隆银行策略师尼尔·梅勒近日表示,近来中美关系好转,是走向人民币汇率调整的重要一步,但中国的决策者们必须判断,目前是不是拿中国出口竞争力去冒险的正确时机。
梅勒指出,有迹象表明,人民币汇率会出现某种形式的调整,以此作为中国解决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第一步——这还将有助于中国抑制通胀。
印度财政部首席经济顾问Kaushik Basu也于近日表示,中国重估人民币汇率的时机已到来。他称:“如果我是中国的首席经济顾问,我会坚定地告诉政府,重估人民币汇率的时机已经到来,这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
国际金融服务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世红则认为,目前主权债务危机的威胁仍然存在,且全球经济复苏非常脆弱,中国的外汇储备政策和人民币汇率政策暂时不会有大幅变动,至多会对政策进行适度微调。
何世红表示,目前不可能对人民币汇率作较大幅度调整的原因是,近期欧元的下挫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任何政策上的变动都将可能对脆弱不堪的欧元带来更大冲击,不利于一篮子货币的汇率目标。
其实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一直不断。有专家认为人民币不存在升值问题,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人民币汇率的扭曲造成了错误的市场信号和错误的资源配置,以及货币政策也完全陷于被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表示,应当利用当前贸易顺差下降的时机,使贸易增长得慢一点,汇率和其他相对价格的改革和调整加快一点。他建议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重回有管理的汇率浮动机制。
张曙光指出,维持“低估”的汇率水平虽然能够在稳定汇率、稳定预期方面起到一些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由于长期实行鼓励出口的政策,资源都流向了出口部门,造成了今天的结构失衡,而结构失衡又会影响到经济的长远发展。
中国国家发改委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中国从来都坚定不移的。因为中国下一步经济的国际化,以及下一步所有的改革都需要人民币汇率更加弹性和浮动。
鉴于此,何世红认为中国应该适时让人民币汇率由管理变为浮动,掌握足够的选择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