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博弈与国际化思辨
3月15日,美国部分议员联名致信财政部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要求其在发布关于汇率操纵问题的定期报告时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敦促商务部适用美国反补贴税法以保护因汇率操纵承受损失的美国公司的利益。自此以后,中美之间就“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问题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与此同时,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呼声渐高。在纷纭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如何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国际化进程,值得深思
人民币国际化脚步应放慢
面对如此无序的国际市场环境,一旦把人民币完全推向市场,人民币价格可能成了金融大鳄的又一项“游戏工具”。为此,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应放慢,甚至停滞,静观国际金融格局变换,以不变应万变
在本次金融危机演变的各阶段,美元汇率的波动成了缓解国内危机的有利工具。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明显可分为三阶段,即危机恶化阶段(2009年初至3月初)、危机回暖阶段(2009年3月初至2009年10月末)和危机复苏阶段(2009年10月末至今)。
以上划分分别以美国资本市场价格回升和GDP掉头向上为标志,而美元周期恰恰与经济复苏周期相对应。在危机恶化阶段,全球金融市场都在经历“去杠杆化”的痛苦,只有美元利用其“避险属性”,表现出阶段性强势,从而吸引资金回流,平衡国内的资产负债表;在第二阶段,美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刺激了资本市场的强劲反弹,又通过市场手段迫使美元大幅贬值,从而刺激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强势复苏;在第三阶段,美国从去年第三季度结束了经济的深度衰退并实现3.5%的正增长后,美元圆满完成了调节经济复苏的“平衡器”任务,为保持强势美元的利益,其汇率的反弹幅度超过5%。目前,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岌岌可危,美元继续表现出强势,展示其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风采。
通过综合经济政策,“让市场听话”,助推汇率向着有利于国内经济的方向走,美国娴熟的市场操纵技巧不得不令人钦佩。但近几个月,它却频频上演妄图操纵人民币汇率的“霸道”行径。且不说在虚拟经济发展速度大大超出实体经济的今天,“均衡汇率”这一学术概念已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也不说美国此次像上世纪80年代对待日元汇率那样“故伎重演”,等于向全世界昭示它对国内经济的对策已“黔驴技穷”;单说华尔街和伦敦城各路精英对各开放国家货币和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一次又一次“阻击战”,就足以表明以美国为首的金融霸权主义者根本不相信所谓的“均衡价格”。在他们眼里,只要有合适的对冲工具,借助强大的金融实力和创造虚拟资本的能力,任何商品价格都可以由他们“说了算”。
目前,对于如何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有几种言论:一是先完善国内资本市场,丰富各种交易工具,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二是通过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使之从贸易结算货币慢慢演变为资本交易货币直至充当部分储备货币;三是开辟离岸市场,先进行人民币国际化试点。
笔者认为,面对如此无序的国际市场环境,一旦把人民币完全推向市场,人民币价格可能成了金融大鳄的又一项“游戏工具”。为此,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应放慢,甚至停滞,静观国际金融格局变换,以不变应万变。至于人民币汇率的中、远期走势,则不妨借鉴美国的思路——以本国经济的振兴为第一要务。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人民币成为地区和世界范围强势货币的基础已逐步具备。
不过,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变,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再是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的惟一条件。据世界银行行长顾问、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介绍,对于国际货币的标准,最初是谁拥有的黄金多,谁的货币就是国际货币;后来谁是债权人,谁的货币就是国际货币。现在是,谁的金融市场发达,谁的货币就是国际货币。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也将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国际化道路。
全球金融风暴后,传统国际金融中心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金融中心迅速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体系最重要的组成。一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仅本身就是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国际化的内容,后者也对前者的各项金融创新提供了动力。
目前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推进:一是在边境贸易中,东南亚周边部分地区首选结算货币已经是人民币。
二是2009年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稳步推进,到2010年2月,全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达到116亿元。
三是自2008年12月以来,我国央行已与中国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到6500亿元人民币,约合我国外汇储备总额的5%。
四是发挥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合作中的作用。2009年在第12届东盟“10+3”财长会议上,中日韩在区域外汇储备库中,出资总额为960亿美元,占出资比例的80%。如果区域内发生金融危机,区域外汇储备库可以借贷方式向出现流动性困难的成员提供资金帮助。
另一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为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提供必要的金融市场及基础设施条件,其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可以通过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解决:
第一,在上海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流出境外的人民币提供交易、投资、风险管理的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最近公开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在上海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可能性。上海人民币离岸市场可以借鉴新加坡建立在岸的离岸金融市场经验,由央行所属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离岸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央行不干预离岸金融市场的实际运行,但可以实时了解掌握离岸金融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克服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证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开发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新系统、建立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货币对新市场,实现区域化周边化双边货币直接兑换。在目前中俄边贸中,双方虽然允许本国企业建立对方国家货币账户,但现行的本币结算必须借助美元等可自由兑换货币才能正常运行,这使得边贸结算成本与普通的国际汇兑相比未见明显减少。
第三,我国的支付系统仅限于境内支付结算和满足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国际结算,不能满足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人民币贸易结算和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其他方面结算的要求,需要创新建立人民币境外和跨境支付系统;与此同时,借鉴纽联储和欧央行ECI项目管理境外美元欧元现钞的做法,配套建立人民币现钞跨境流通渠道以及全球管理中心。
总之,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还很不发达,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只有排除外部干扰,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积极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以人民币为主要产品的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及离岸金融市场,不断完善中国自主品牌的支付结算、征信评级、金融信息服务和其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央行利用金融市场传导调控货币汇率政策的水平和能力,才能牢牢掌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产品的定价权和其他控制权,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安全、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仅本身就是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国际化的内容,也为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提供必要的金融市场及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后者也对前者的各项金融创新提供了动力。
是生产要素价格低估而非人民币汇率低估
真正原因在于不是汇率低估,而是对一些生产要素价格的低估。为吸引外商投资,中国各地方政府人为压低工业地产价格和劳动力价格,降低环境保护标准,使这些外资企业能够生产出廉价商品销往全世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的经济失衡
美国认为,人民币汇率的严重低估是导致美国产生大量贸易逆差的根本。其基本推理是,人民币汇率低估导致中国对美国持续的贸易顺差,引致美国企业出口利润的萎缩和失业的增加,并进而使美国经济复苏乏力。
且不论在决定两国贸易收支情况的因素中,汇率只是其中一个,即使承认汇率对两国贸易收支有重要影响,那么人民币汇率是否被低估,甚至如美国所提出的低估20%—40%呢?
目前并没有很好的理论和方法能精确地计算出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均衡汇率,使用比较多的还是购买力平价理论。根据该理论,两种货币的汇率是由两种货币在本国国内所能购买的商品与劳务的数量来决定的。购买力平价又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前者认为,一种货币的价值,是由单位货币在发行国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量决定的,即由它的内在购买力所决定。后者反映的则是汇率变动与价格水平变动之间的关系,即任何一个时期汇率变动百分比,都等于两国间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差额。
近年来,一些国际机构和学者对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得出的购买力平价都低于汇率。不过,这样并不能得出人民币被低估的结论。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购买力平价都低于汇率。
收入因素也不能忽略。无论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还是相对购买力理论,汇率都和两国物价水平有关,而一国物价水平不仅和货币流通量有关,也与一国收入水平高度相关。发达国家整体物价水平高,购买力平价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一价定律很难成立,因此加入收入因素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修正更能解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所谓汇率被低估的现象。
此外,另外一种因素也可以说明人民币汇率没有被低估。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两种货币的汇率应反映两种货币在国内购买所有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包括不动产。但在实证研究中,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住房所占比重较小,因此运用该指数研究当前人民币和美元的购买力,会导致高估人民币购买力而低估美元购买力。
既然人民币没有被低估,又是什么导致了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美方来讲,其国民高消费、低储蓄的生活模式和美国政府在高科技产品方面的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是两个重要原因。
从中方来讲,真正原因在于不是汇率低估,而是对一些生产要素价格的低估。为吸引外商投资,中国的各地方政府人为压低工业地产价格和劳动力价格,降低环境保护标准,使这些外资企业能够生产出廉价商品销往全世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的经济失衡。
由此,要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根本在于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扭曲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但这些需要中国加大政策实施力度,非短期所能完成,美国需要耐心。
国际化,先离岸
人民币近期有可能重启升值步伐,升值幅度在3%以内
要更多参与金融全球化,同时又能防御中国这样一个金融弱国所不能控制的风险,比较好的方法是加强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时,为防止出口过快下滑,中国政府停止了持续3年的人民币经常性小幅升值。但在原有的汇率制度造成人民币汇率低估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预期又吸引了大量海外游资流入。因此,何时实施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才能兼顾防止实体经济下滑过快与防止游资冲击,成为中国政府一个决策难题。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频频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对此,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尤其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中国将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人民币汇率作出“恰当的安排和选择”。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指出,人民币升值从长期来看是必然的趋势;而从中短期来说,无外乎是升值时机、程度和方式的问题,渐进的、可控的、小幅度的升值则可能是中方的底牌。笔者认为,人民币近期有可能重启升值步伐,升值幅度在3%以内,人民币每日交易区间的扩大则有望成为政策调整的第一步。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也炙手可热。要更多参与金融全球化,同时又能防御中国这样一个金融弱国所不能控制的风险,比较好的方法是加强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既非华尔街的贪婪,也非监管不力,而是美国宏观决策的失误,以及以美元为主导、无任何约束的货币制度所致。中国要吸取教训,既不能完全放开人民币,又要往国际化走,只能走人民币的离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