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将以缓慢速度升值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日前,在第一财经俱乐部“财商”系列活动之“动荡环境下的人民币方向及其影响”论坛上,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郑国汉教授在作“人民币适度升值无损竞争力”的演讲
        日前,在第一财经俱乐部“财商”系列活动之“动荡环境下的人民币方向及其影响”论坛上,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郑国汉教授在作“人民币适度升值无损竞争力”的演讲时意气风发。原因很简单,在英国《金融时报》所进行的2010年度全球MBA排名中,香港科大商学院名列亚洲榜首,并晋身全球十大学府。对于人民币汇率,郑国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将以缓慢速度升值。他说:“我相信中国短期之内不可能在汇率方面完全满足美国。美国的计算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约20%~40%。而我认为,在一两年内,中国不可能会有这么大的人民币汇率变动。”
  
  “广场协议”与日本衰退
  
   围绕人民币汇率问题,中美双方的辩论可谓“相持不下”。郑国汉教授说,在中美针对人民币汇率所做的辩论中,有人以1985年的“广场协议”为例,认为美国别有用心。
   所谓“广场协议”,指的是1985年西方国家联手要求日本政府将日元汇价升值,日元从1美元兑200多日元升至1美元兑80日元,最后导致日本国内经济泡沫爆破,陷入衰退深渊长达10年,至今元气仍未复原,给日本人留下“失去的10年”这一深刻教训。
   郑国汉说,自己最近收到一位日本经济学界朋友对于“广场协议”和“失去的十年”的文章,其观点同上述看法迥然不同。据介绍,这位学者名叫伊藤隆敏,现在东京大学任教。伊藤隆敏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说,中国目前的房地产泡沫与日本当年有点相似。他认为,日本经济之所以“一沉不起”,主因是日本的资产超级泡沫爆破得太厉害。当泡沫形成之初,日本政府没有适当和适时地处理,以致种下祸根,积重难返,到最后这个超级泡沫爆破所激发的超级破坏,成为日本经济严重受伤的元凶。换言之,日本房地产沫泡形成之初,日本政府没有及时压抑,酿成了后来泡沫过度膨胀爆破后的苦果。
  
  中国的贸易顺差究竟有多大
  
   提起人民币汇率,不能不谈中国的贸易顺差。郑国汉在这一领域亦颇有造诣。几年前,他曾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锡康教授等人一起进行过一项研究,目的是要了解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背后,究竟有多少是真正在中国土地上的附加值?研究的结论是,中国实际的贸易顺差没有公布的那么大。
   “研究中的计算工作是非常巨大的计算工程”,郑国汉分析道,“我们用的投入产出表是2002年的表,计算出来的数据是中国对美国出口1元钱,基本上中国可以获得36.8分的附加值,即1000美元,有368美元的附加值留在了中国。”
   此外,要是人民币升值,是否可以一了百了地解决贸易顺差、逆差问题呢?郑国汉表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问题归根究底是因为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跟其他国家产品的竞争力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变化还会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
  
  参考新加坡汇率模式
  
   在汇率问题上,评论界不少人认为中国有关方面可参考新加坡的例子,对此,郑国汉表示同意。
   据介绍,新加坡实行名义上称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其背后的运作机制,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走势得出一个基准。假如所根据和参考的一篮子货币选取正确,而世界又只有一般波动但没有根本改变,那便可以“按章办事”,甚至可采用机械式的运作,调整汇率水平。但世界毕竟没有可能不出现变化,因此,除了一篮子作为基准以外,还必须参考国际收支账目中的贸易差额。当贸易顺差过大,便提升本国的汇价;反之,当贸易逆差过大,便将降低汇价。
   郑国汉说,此外,还必须参考本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当经济过热时,货币要升值,连同本地利率上升,以压抑通胀和过度的信贷活动,冷却经济过热的弊病。
   对于未来中美贸易的趋势,郑国汉教授说:“我认为双方还有很多互补的空间,但是摩擦都会基于各自的利益来看待。谈判的结果必须照顾双方的利益。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美两国因国际分工不同而互有优势,使得两国能够透过它们的种种经济关系获益。”而对于人民币汇率调整,郑国汉的结论是,“考虑到中国的金融安全问题,中国不能一步到位,要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