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略对话落幕 美国人为何不再逼人民币升值?
以汇率问题作为威胁,要求中国开放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或许才是美国的真正目的。
5月25日,为期两天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下称中美对话)落下帷幕。这次对话的气氛友好而和谐,中美双方达成了26项共识,受到了舆论的高度赞扬。
颇让人意外的是,此前被公认为将成为争论焦点的汇率问题,并未被中美双方过多的提及。美国人不但没有借对话之机向中国施压,反而笑言肯定中方的汇率政策。
曾经排山倒海般给中国施压的美国,如今在汇率问题上为何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这种巨大转变的背后,隐藏了白宫什么样的秘密?
一个惊人意外
2009年9月下旬,在纽约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中国领导人一如既往地表达互惠善意,美国总统奥巴马却劈头盖脸抛给中国领导人一句话:人民币应该升值,中国的出口应该减少。
随后,在美国国内,政府官员、参议院议员、众议院议员……一股又一股的势力,一个又一个的声音,如排山倒海般就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而且态度日益强硬。到了今年3月,美国为威逼中国“就范”,甚至使出了最狠辣的招数,决定将于4月15日宣布是否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国内外媒体还是经济界人士,都纷纷猜测,汇率问题将是这次中美对话的一个焦点议题;中美双方可能就此展开唇枪舌战,对话现场可能火药味浓厚。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让人大跌眼镜。5月24日,在这次中美对话的开幕式上,国家主席胡锦涛以最直接、最明确的表态,重申了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中国将根据自主性、可控性及持续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
美国人听到这番话后,不但没有感到不满,反而一改过去咄咄逼人的姿态,以好言回应。“欢迎中方对改革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承诺。”美国财长盖特纳说,汇改反映市场的实力,可以令中国的国内经济增长更平衡更具有弹性,可以鼓励私营企业向高附加值型产业转变。
而在其后的正式对话中,双方很少提及中国的汇率政策,更听不到美国人向中国施压的言语。不少国内外媒体因此评价,这次中美对话的气氛友好、和谐,闻不到一丝火药味。5月25日出版的德国《商报》更是称,原以为是热点的汇率争端并未在对话中引爆,中美选择了温和拥抱,表现出了“惊人的和谐姿态”。
醉翁之意不在酒
曾经以“汇率操纵国”来威胁中国的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为什么突然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过去1个月中,债务危机引发了欧洲金融动荡,全球投资者对美元重拾信心,推动着美元走强,导致几乎所有货币兑美元连续贬值。有分析人士认为,鉴于这种世界经济环境,美国没有理由单独就人民币汇率进行指责。
“这似乎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而事实上,个中原因恐怕远非如此简单。”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教授唐路元说,美国可能对中国另有所图,逼迫人民币升值仅仅是其走的一步棋而已。
4月3日,离宣布是否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最后期限还有12天,美国政府竟出人意料地决定,将此事延期3个月。一时间,舆论哗然,弄不清楚美国人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一些国内经济专家乐观地判断,此举释放出了美国的善意,意在缓和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
不过,一向语出惊人的郎咸平,日前却提醒国人,美国人之所以延期,是因为他们暗地里有阴谋。
根据工信部和商务部所作的压力测试,如果人民币升值3%至5%,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利润将为零,超过5%将有大量的企
业倒闭。而美国期望人民币升值的幅度,高达20%至41%。这样的要求,中国显然不能接受。
一旦中国被列为“汇率操纵国”,美国就会动用超级301条款,将中国所有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27.5%的关税。这就相当于人民币升值27.5%,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在郎咸平眼里,美国的行为,无异于威逼中国去干最不愿意干的事。如果把中国逼急了,中国一定会对美国产品征收等额的关税,与美国开打贸易大战。
但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因为美国不会对中国的所有产品征收27.5%的关税。美国人心里十分清楚,无论如何,中国也不会如美国所愿,让人民币升值20%以上。美国的真正目的,在于以“汇率操纵国”作为威胁,迫使中国按照其意愿开放金融业。“美国对中国发动汇率大战,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郎咸平说。
意在声东击西
类似的事情,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出现过。当时,美国一心想日本开放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一开始却拿日本的农业和服务业说事。
在日本,有一个叫做“农协”的半官半民的组织。这个组织用选票作为武器,威逼利诱政府给其优惠政策,保护农民利益。如果日本政府开放农业,把美国农产品引入国内而伤害到农民的话,其必然结果就是当朝内阁倒台;在服务业方面,日本也几乎不可能开放。以零售业为例,日本有一部《大店法》,它限制大超市的数量,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日本的机会十分渺茫。
美国人要求日本开放这两个行业,似乎走错了方向。难道,美国人不知道日本无法开放农业和服务业吗?“美国人当然知道。”郎咸平说,美国人明知不可为而为,意在声东击西。
美国依计而行,不断向日本施压。终于,日本被美国逼得没有办法了,希望双方各自退一步。美国乘胜追击,编了一大堆理由,要日本开放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并允许华尔街金融资本进入日本操作。
那个年代,在美国《商业周刊》的全球银行排名榜中,前5名都是日本的银行。自认为金融世界最强的日本,怀着不怕美国的信心,让美国如愿以偿。
如今,美国就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让郎咸平觉得其又在故技重施。而且,美国想得到的,也同当年一样,即华尔街金融资本进入中国操作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
但中国毕竟不是美国。美国能从中国得到其想要的吗?
4月8日,美国财长盖特纳结束了对印度的访问,本应直接返回美国,却突然改变行程,临时到访北京,在首都国际机场贵宾区与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开了一个多小时的“闭门会议”。有关这次会谈的具体内容,两国官方发言人均未透露,只称“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话题交换了意见”。这引发了很多人的猜想。
神奇的是,就在当天,美元兑人民币的远期汇率收盘价小幅走低为6.61,其后人民币就开始贬值。“远期人民币为什么要贬值呢?”郎咸平在博文中分析道,因为华尔街认为,美国已经取得了想要的东西,人民币不需要升值了,甚至贬值也无所谓了。
警惕金融核弹头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金融资本,获准成为日本证券交易所会员。其后,它们利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操纵日本股市,轰炸泡沫已相当严重的日本经济。90年代初,日本股市崩盘,国内经济从此陷入长期的衰退。
有了这样的研究结论,郎咸平预言,“我们离大衰退前的日本只差半步。”原因在于,今年3月31日和4月1日,我国相继启动了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当年美国用来轰炸日本的“金融核弹头”,现在仅仅只差一个零配件———中国还不允许外资成为交易所会员。
不过,几乎没有人在意郎咸平的话,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在危言耸听。一个名叫“空气”的网友讥讽道,郎咸平似乎只懂金融,动不动就把美国人的行动称之为“阴谋”。
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印证了郎咸平的判断。5月25日,中美对话落下帷幕。这次对话的成果之一就是,在审慎监管的基础上,中国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即QFII)进入股指期货市场。中国还承诺,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缩小审批和核准的范围。
“这些,是中国实实在在的让步。而美国人给了我们什么呢?”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教授唐路元说。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美国人在这次对话中对中国的最大让步,不外乎是“以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样的表态,其实是在玩文字游戏,在“忽悠”中国人。因为在美国,此事须经国会批准。中国在这方面要想获得美国的承认,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而对于中国来说,市场经济地位太重要了———这直接决定了中国企业在遭遇反倾销诉讼时,能否被公平对待。过去多年来,这个问题曾使得中国企业屡屡被外国扣上倾销的帽子,损失惨重。
“现在看来,美国人为了得到其想要的,一方面用汇率大战威胁中国,另一方面又试图用‘市场经济地位’进行引诱。”唐路元认为,在如愿迫使中国开放股指期货后,不排除美国继续利用这两大“法宝”软硬兼施,要求中国开放融资融券。
目前,中国经济正如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快速发展却又出现了泡沫。因此,股指期货对外资的开放,犹如在金融市场中放进了一头狼。唐路元认为,股指期货这种具有杠杆效应的金融工具,极易被华尔街资本操纵,用买空卖空的手段打压中国股市。而在今后,如果融资融券也向外资开放,华尔街金融资本双管齐下,更容易操纵中国股市。中国经济的泡沫,随时都可能被华尔街金融资本刺破,其后果可想而知。
在金融危机中,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大量工厂倒闭,数百万工人失业。美国人蛮不讲理地认为:这与中美贸易顺差有极大关系。如果利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打击中国股市和经济,美国就有望阻击“中国制造”,同时也能依仗华尔街金融资本从中国大肆捞钱、输血。如此一来,美国经济就能很快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