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债券供需可望达到基本平衡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组织编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0)》(金融蓝皮书)在京正式发行。蓝皮书指出,展望2010年,经济更快增长、物价水平上升和政策收紧预期,将给债券市场的整体走势带来更大压力。但如2009年,面对各方压力,在防范风险之余,仍然存在结构性与阶段性的机会可以把握。总体上看,结构性的机会将产生于信用产品,这类产品极有可能脱离基准利率而独立有所表现;而阶段性配置的时机主要在上半年,并寄希望于第四季度能够成为收获的季节。
蓝皮书指出,2010年,债券市场产品供应充足,并显著超出2009年的水平。2009年,债券发行规模8.9万亿元,净发行2.5万亿元,而2010年则分别为8.73万亿元和3.05万亿元。其主要原因在于积极财政政策仍然保持、各类企业投融资需求较强以及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仍需维持一定力度等。具体来看:①国债。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会维持在3%左右,当年财政赤字为1.05万亿元。国债发行量1.6万亿元,净发行9000亿元。②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2000亿元,净发行2000亿元。③政策性金融债。发行量1.1万亿元,净发行7000亿元。④非政策性金融债。次级债新规使得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动力降低,预计发行量2000亿元,净发行1000亿元。⑤企业债和公司债的发行量分别为3500亿元和1000亿元,净发行分别为3000亿元和700亿元。⑥短期融资和中期票据的发行量分别为5000亿元和5500亿元,净发行量则分别为500亿元和5000亿元。⑦可转换债券发行量300亿元,净发行280亿元。⑧央票发行4.1万亿元,净发行2000亿元。
从债券需求看,商业银行2009年末资产总值超过76万亿元,假设其资产保持23%~25%的增长率,且新增债券投资占比保持在15%,则商业银行可用于债券投资的资金总量为2.6万亿~2.9万亿元;保险机构2009年保费收入11000亿元,假设保费增速为20%,债券投资占保费收入比维持30%~40%的比率,则保险公司可用于债券投资的资金总量为4000亿~5000亿元。再考虑基金、证券公司等其他机构的情况,2010年债券供需可望达到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