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自由兑换需5-10年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专家认为,现时进行汇改不会令人民币大幅升值       为了遏制投资者押注中国终结长达二十三个月的人民币紧盯美元汇率机制,国家外汇管理局目前正考虑加强对人民币不交收远期合约的规管

专家认为,现时进行汇改不会令人民币大幅升值

       为了遏制投资者押注中国终结长达二十三个月的人民币紧盯美元汇率机制,国家外汇管理局目前正考虑加强对人民币不交收远期合约的规管。国务院专家认为,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弱使得央行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改革的负面影响变小,目前是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最佳时期。至于何时才能最终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国家外汇管理局前副局长魏本华预计,至少需要五至十年的时间。

       据外电引述两位消息人士透露,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在考虑加强人民币不交收远期合约的规管,目前当局就有关政策调整内部征求了一些银行的意见。消息人士称,有关规定可能会提高银行持有外汇的最低要求,包括:假如合约中银行有义务在未来要付给客户的人民币超过原本同意收到的本币金额。事实上,中国一直试图限制押注人民币升值的资本流入规模,因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正着手准备结束让人民币紧盯美元的汇率机制。

加强短期海外借款管理

       上述两位消息人士还表示,目前银行被要求在每日交易结束结账时,须持有足够的外汇以应付需求。但根据新规定,银行可能必须持有高于需求的外汇量。此外,监管部门还计划设立银行管理部门,对银行的短期海外借款进行管理,但并未透露具体细节。

       与此同时,外管局将对私境内流动纳入监测范围。外管局网站公告称,当局日前已出台了《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操作规程》,将境内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内非居民间发生的收付款纳入涉外收付款的统计范畴,并将对私涉外收入申报限额由2000美元提高至3000美元。外管局指出,新措施的施行将降低银行和申报主体的管理成本,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另一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证券研究室主任范建军表示,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弱,央行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改革的负面影响变小,目前是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最佳时期。他称,升值压力减弱表明,目前人民币汇率离市场均衡汇率已经很近,现在推进汇率改革不会导致人民币出现大幅升值,不会给实体经济造成过大冲击。

自由兑换或须十年后

        范建军并指出,中国汇率问题的核心不是人民币是否升值与贬值,而是如何尽快建立汇率市场形成机制。通过改革,尽快使央行从保持汇率稳定的责任中解脱出来,专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健康发展。至于当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央行未来在外汇市场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将央行由目前外汇市场价格的决定者转变为外汇市场的参与者,甚至是旁观者(监督者)。

       此外,魏本华昨日在上海一个论坛上预计,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的实现起码需要五至十年。他又指出,由于中国正在努力扩大人民币在亚洲的使用范围,所以需要维持人民币的稳定。而一直以来,中国都面临着美方要求人民币升值及实施其他改革的巨大压力,中国政府并不是没有考虑这件事情。

       事实上,中国一直在非常认真地研究此事。但他认为,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任何改革都无法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