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币值稳定有助于全球经济走出危机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9日称,未来两周内将推动参议院就一项针对中国汇率政策的议案投票,以进一步强压人民币升值。舒默表示,他将把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条款作为修正案加入到总统奥巴马提交的增加小企业信贷的议案中。
分析人士认为,舒默此举旨在于6月26日二十国集团峰会召开前再次向中国政府施压。
今年以来,美国国会不断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对政府施压。3月中旬,130名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财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要求将中国界定为所谓的“汇率操纵国”。
此间有专家认为,美国发起这场争论另有隐情,其一,中国崛起已对美国霸主地位构成压力,迫使人民币升值是其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其二,人民币国际化威胁到美元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的地位,美国必须加强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国际金融服务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指出,人民币汇率问题并非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美国国会再三盯紧人民币汇率问题,其实是人为地将人民币问题政治化。
何世红认为,在欧洲爆发债务危机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起到了稳定全球金融市场的作用,成为阻挡金融风险蔓延的防火墙。中美一旦就此问题爆发冲突,其结果不但是两败俱伤,而且会影响来之不易的全球经济复苏势头。
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认为,用双边汇率方式来解决全球多边经济问题是一种错误的定位。他认为,如果不让中国用自己的方法调控自己的货币,世界也许要为此付出代价。
罗奇6月10日为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非常担心美国打击中国的持续论调——特别是美国今年即将进行中期选举。害怕前所未有的国内储蓄不足导致的巨额多边贸易赤字,会促使美国犯下大错——通过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寻求以双边“疗法”来促进就业。
对此,中国的态度一贯是强硬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尤其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中国将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人民币汇率作出“恰当的安排和选择”。
中国商务部在5月17日表示,人民币汇率问题不应被泛政治化,中国将按照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完善人民币汇率政策。
因此,尽管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咄咄逼人,但在上月底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对于汇率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关于汇率的表态也是“老生常谈”,似乎故意淡化了双方之间对于汇率问题的分歧。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雷·费尔在6月1日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指出,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总体来说利弊相抵,甚至可能弊大于利,指望人民币升值可以大幅增加美国就业岗位是不现实的。
费尔在文章中说,人民币升值对世界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美国而言,可能有四种关联。第一种,人民币升值使“中国制造”变得昂贵,美国产品将获得竞争力;第二种,人民币升值可促进美国出口。这两种关联性都会促进美国产品和就业,因此有利于美国。
但费尔同时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于美国来说也有不利的一面。作为第三种关联,中国因为出口下降经济可能降温,从而导致进口减少,这将不利于美国出口和经济复苏;第四种,“中国制造”价格上扬,也会导致美国物价上扬,不利于美国消费需求,并损害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
何世红认为,在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隐忧,美国如果重新对人民币升值施压,不利于全球经济走出危机。
此间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欧洲债务危机导致国际市场波动,欧元等欧系货币大跌,美元指数节节攀高。人民币由于挂钩美元,其实际有效汇率也已经较大幅度地升值。在世界经济复苏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主要货币维持币值稳定有助于全球经济走出危机。
世界银行发布最新报告预计,2010年和2011年全球经济将分别增长2.9%和3.3%,发展中国家将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