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一个主权问题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称,美国一名资深议员16日就中国压低汇率问题提高了警告分贝,威胁如果北京方面到下周20国集团(G20)峰会还不改变汇率政策,就将付诸立法程序。

       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称,美国一名资深议员16日就中国压低汇率问题提高了警告分贝,威胁如果北京方面到下周20国集团(G20)峰会还不改变汇率政策,就将付诸立法程序。 “经过七年时间,美国和国际社会的耐心已经耗尽”。

  对于美国的威逼,分析人士早已揭示了动因:一些美国政客为了安抚愤怒的选民,构筑了一个依靠人民币升值解决美国所有重大经济问题的神话。新华社发表评论称:“这些国会议员们把自己说成保护美国人民利益的白衣骑士,但事实上,他们只不过是一帮哗众取宠的政客,通过操控(人民币汇率)辩论来笼络选民。”

  据路透社报道,此举与美国国内政局有关。美国许多议员将面临11月改选,美国失业率一直高居不下,长期徘徊在接近10%水平,因此,外界不断向奥巴马政府施压,敦促中国打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两年几乎没有变化的局面。

  此前,国际金融服务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曾一语中的地指出,美国再三拿人民币汇率说事,并把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责任推给中国,无非就是为了淡化自身的不利因素,把视线转移到中国。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指出,人民币汇率没有什么道理去成为一个全球金融平台上的话题,对于中国采取的汇率形成机制,别人凭什么来指责呢?

  中国商务部下属的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日前也撰文称,长期内人民币汇率将走强,中国将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并逐步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这一点不可否认;然而,大幅重估人民币币值将给中国造成灾难性恶果,因为这将给中国的出口商造成沉重打击,并阻碍中国工业基础设施的必要升级。

  有媒体分析称,以上言论与中国政府在人民币问题上的长期立场一致,即中国将按照自己的步伐来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汇率改革是一个主权问题。

  6月14 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对美国在人民币币值问题上向中国施压的做法予以反驳,称中国并未刻意追求中美贸易顺差,而且将坚决反对任何将人民币问题政治化的做法。

  秦刚表示,中国将继续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而改革时机和方式将取决于国内以及全球经济环境。把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借口汇率问题对中国搞贸易保护主义,是毫无道理的。中国对此坚决反对。

  IMF总裁卡恩周三在巴黎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称,他认为中国不会在人民币问题上迫于外力做出有损自身利益的决定,并补充称,他反对以强硬方式逼迫中国重估人民币汇率。

  此间,尽管有专家认为,美国如果重新对人民币升值施压,不利于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在世界经济复苏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主要货币维持币值稳定有助于全球经济走出危机。但许多经济学家、尤其是美国经济学家声称,中国目前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是人民币估值过低的原因之一。

  这一说法显然有失偏颇。国际清算银行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9.99,环比大幅升值3.37%。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连升3月。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谢太峰撰文称,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来衡量,目前的人民币汇率不仅不存在所谓低估问题,反而有高估之嫌。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并无必然联系,而是另有原因。试图逼迫人民币升值来解决中国国际收支顺差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日前表示,中国自从2005年汇改之后一直是单边升值,这违背了市场规律。人民币汇率问题要以中国经济发展为前提。中国政府应该把握人民币发展的路径并选择汇率水平,而不是追着国际潮流,受到西方的舆论压迫而使人民币升值。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人民币升值必须体现中国的自主性。

  李稻葵认为,人民币汇率的核心问题并非汇率是否进行调整,而是中国是否能够掌握调整的主动权。应该是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调整,而不是受国际舆论压力。中国应根据中国经济自身的运行和发展情况,根据通胀预期,根据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的要求以及中国自己的根本利益,来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