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
前昨两天,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但同时强调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从更长远应对可能的国际压力和为国际经济外交争取主动来说,人民币此时迎来重回更富弹性状态的“机会之窗”。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当前中国进出口渐趋平衡,国际收支向均衡状态进一步趋近,预期2010年中国贸易顺差将收窄至790亿美元。汇改重启有助于央行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帮助实现经济长期再平衡。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昨天,央行新闻发言人称,当前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目前我国进出口渐趋平衡,去年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经显著下降,今年以来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国际收支向均衡状态进一步趋近。我国将积极有效地实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对汇率弹性的增加最敏感的莫过于各出口企业。央行提供的数据显示,从我国2005年汇改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恶化前的实际情况看,出口年均增长达23.4%,包括纺织、轻工业在内的汇率敏感行业仍保持增长。总体来看,汇率浮动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动力和压力。
央行表示,要继续加大进口力度,加快“走出去”步伐,进一步便利“走出去”投资和居民购汇用汇。此次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会增加银行办理外汇兑换业务的成本。同时,央行仍将继续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短期人民币升值空间很小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人民币汇率扩大波幅可避免对欧元升值过多,减轻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在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维持稳定的情况下,我国只能被动承受欧元贬值的冲击,而无法主动进行调整。如果考虑其他国家目前已兑美元明显贬值,由此对我国出口所造成的冲击可能就更大。这些国家将对我国的出口市场形成挤兑。此前银行间流动性骤然抽紧之时,市场盛传国际资本流向逆转,果真如此的话,人民币汇率回到更富弹性状态,有利于平滑国际资本流动。随着其逐渐走出困境,美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依赖性就会趋于弱化,而采取以邻为壑政策的可能性就会大增。等到那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将会大大超过以往,而中国也将在本来已经承担了全球危机成本的同时,在危机之后继续为全球的调整付出更大代价。
不过,鲁政委分析,经过将近五年兑美元约20%的升值,加上国内要素价格提升的效应仍在继续发酵和释放,短期人民币继续升值的空间已几近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