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季度加息可能性不大 经济难现二次探底
建信收益增强债券基金基金经理李菁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或将进入短暂的观望期。现在的数据观察不足以支撑政府马上加息的判断,加息的脚步将放缓,甚至三季度加息可能性也极小,除非CPI数据完全好于预期。欧元区主权国家债务危机进一步蔓延、房地产新政的效应有待确认、GDP增速前高后低增长形态进一步确立等因素,短期内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将进入短暂的观望期;而货币政策显然无法孤立于整体宏观经济政策。虽然CPI马上将进入“3.0时代”,使得真实负利率状况加剧,但在当前情况下,加息的预期已经弱化了。
在此基础上,李菁认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短期内同样降温。因为欧元的持续贬值,实际上人民币有效汇率已经升值。并且,近期中美战略谈话中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已放在次要位置,因此升值压力减小。但是鉴于美元比较强劲,长期来看升值预期还是会有的。
中国经济难现二次探底
对于国内经济而言,尽管出台紧缩信贷等一系列调控政策,但预期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10日,世界银行将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预估上调至9.5%。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二次探底。
招商深证100指数基金拟任基金经理王平也认为,国内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并不大,消费和出口都是意料之中。此外,投资增速受2009年开工项目的需求惯性及楼市销售向好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应该能够维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因此,从目前的数据及对未来的判断和对中央政府出台政策力度来看,当前的经济相对不错,出现硬着陆的风险比较小。
广发小盘(162703,基金吧)基金经理陈仕德也表示,宏观经济最坏的时候已过去,未来都在复苏的道路上,复苏有多快不知道,这是不确定的,但应该不会出现二次探底。我国的经济转型是个长期的过程,在此期间,新旧交替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新型支柱产业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专家激辩
正方:欧债危机加速二次探底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日前对媒体指出,欧债危机很有可能使得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希腊爆发的债务危机仅是冰山一角,欧盟第一批1万亿美元的贷款支持已经到位,但如果要解决西班牙问题,就需要7万亿美元,再加上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等国,欧盟很难救。
广州万隆最新报告认为,在欧元区出现债务危机以后,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忧虑就越来越明显,而目前来看二次探底的可能性确实也不小。原因是经济模式转型的迟滞和新的经济引擎没有找到,对于欧美国家来说,连续数十年的增长后必然是一个长期消化期,这种阵痛可能很难避免。因此,世界经济的二次甚至数次探底有其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目前来看,甚至不太可能依靠技术性的政策来迟滞或延缓其发展。
反方:欧元区债务危机已见底
日前,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在农行和大成基金举行的基金宝论坛上指出,根据我们的模型测算,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有可能达到9%~10%,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孕育巨大的市场机会,会带领全球经济走出低谷。
对于外界担心的欧债危机,范剑平则认为,外界过于担忧了希腊等国的财政风险问题,欧洲出问题的国家,经济规模在世界经济中的所占比例是很小的。而美国的次贷危机之所以演变为国际金融,是因为大家对金融风险忽视了,现在全世界都非常的警惕,因此,金融危机不大会出现超出人们预料和恶化的结果。
著名股评人士、知钱俱乐部董事长向贵成也认为,欧元区16国政府周一最终敲定了向欧元区成员国提供5000亿欧元紧急贷款的方案细节,整个紧急贷款方案将于6月底前启动和运行。这意味着欧元区债务危机最困难的时候已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