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结算和融资最大平台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在岭南论坛上称,截至今年2月底,香港已成为最大的人民币结算和融资平台。 2011年,内地以人民币结算的外贸金额为20810亿元,其中经香港处理的结算交易为19150亿元,数值是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在岭南论坛上称,截至今年2月底,香港已成为最大的人民币结算和融资平台。
2011年,内地以人民币结算的外贸金额为20810亿元,其中经香港处理的结算交易为19150亿元,数值是2010年交易总额的五倍。
陈家强指出,在人民币结算推动下,香港人民币窗口也大幅增加,香港人民币存款6500多亿,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83%。
陈家强表示,香港使用人民币清算平台的银行有187家,其中165家是外国银行或海外银行的分支机构,通过香港这个结算平台,有很多国际化的平台参与到人民币结算中。
此前有消息称,香港将人民币结算系统工作时间延长至15小时,陈家强确认了这一消息。他说,从2012年6月起,香港人民币结算运作时间从早上8时30分到晚上23时30分。延长系统时间,是为了能给伦敦和欧洲的平台提供更长的运作窗口,通过香港的平台支持其人民币结算业务。
香港人民币融资方面,陈家强指出,从2007年至2012年2月底,在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超过130笔,总值近2000亿元人民币。2011年发债总值为1079亿元人民币,是2010年的三倍。发债主体包括美国麦当劳、卡特彼勒、欧洲的联合利华和大众集团,还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
他认为,香港发展人民币融资有很大的优势,以2011年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为例,香港所占份额约60%。
政策层面,陈家强认为商务部及人民银行去年10月公布的有关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政策,使相关程序更清晰及确定,促进了香港和海外企业利用香港的人民币融资平台进行集资。
然而,人民币产品,如RQFII等并未获得市场预期效果。对此,陈家强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指出,对人民币产品的需求是巨大的,但市场对RQFII产品需要在设计和推广上做出更多改进,避免同质化,避免同时推出多个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