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改是中国式金融之道的具体表现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人民币汇率问题近期以来的确称得上是焦点话题,美国等西方大国试图以此把中国拉进G20峰会的舆论漩涡。就在国际社会普遍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放弃希望,等待在G20峰会上施加更大压力的时候,中国央行6月19日表示,将进

  人民币汇率问题近期以来的确称得上是焦点话题,美国等西方大国试图以此把中国拉进G20峰会的舆论漩涡。就在国际社会普遍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放弃希望,等待在G20峰会上施加更大压力的时候,中国央行6月19日表示,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路透社援引美国政府一高层官员的话说,中国央行放弃长达23个月的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降低了与20国集团其他成员对峙的可能。

  这位官员表示,中国逐步放宽人民币汇率弹性是慎重之举,这将有助于中国控制汇改进程,并会避免汇率问题主导G20峰会。在汇率方面形成对峙可能令金融市场更加担心,中美爆发贸易争端的可能已经让金融市场忐忑不安。

  此间,国际金融服务集团董事会主席、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曾就此表示,央行的汇改住了时间节点,使得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掌握了主动权。

  何世红认为,无论央行此举是否与近期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施压有关,但可以预见的是,人民币汇改的表态必将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中国在G20峰会上将要面临的压力。

  何世红还表示,中国长期以来坚守着从“和平外交”到“和谐外交”的对外政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政治影响力也随着国力的整体增强,国际地位迅速得以提升。本次适时推进人民币汇改,不仅为即将召开的G20峰会扫清了引起争端的障碍,而且提振了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是中国式金融之道的具体表现。

  在何世红看来,指责和谩骂终究会使不和谐因素极度恶化,而寻求已经被政治化了的利益共同点,才能实现博弈力量的相对平衡,从而最终化解危局。

  此前何世红曾指出,美国很清楚人民币汇率问题并非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美国国会再三拿人民币汇率说事,并把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责任推给中国,无非就是为了淡化自身的不利因素,把视线转移到中国。

  何世红认为,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正是依靠和谐的中国式金融之道,才能够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并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和谐的金融之道包含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序的金融秩序、和谐的竞争氛围等基本要素,三者互为影响、互相依赖,缺一不可。本次央行汇改不仅为中国在G20峰会上施展大国外交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奥巴马政府减轻了来自国会的压力。

  毫无疑问,中国19日宣布推进人民币汇改的消息,得到了国际社会积极回应。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发表声明说,中国决定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是“建设性步骤”,将有助于确保经济复苏,并为全球经济更加均衡作出贡献。欧盟称,中国发出的这一“充满信心的信号”,会给欧元区带来积极效果。

  《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称,中国此举将帮助这个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走上提振国内消费者支出能力的道路,缓解因长期依赖出口与其他国家之间形成的紧张关系。中国希望与世界的经济关系建立在更可持续基础上的愿望。

  文章援引瑞士银行(UBS)驻北京经济学家汪涛的话说,中国开始采取一种合作的立场,他们希望显示中国正在为恢复全球平衡做出贡献;中国的行动可能不会像很多人希望的那样迅速,但他们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意义不仅限于这一举措本身,更是发出了一个对经济复苏信心增强的信号。

  事实也是如此,周一亚洲股市率先以“涨声相迎”,涨幅普遍接近甚至超过2%,随后开盘的欧洲股市大涨逾1%。大宗商品市场也不甘寂寞,对中国需求的憧憬,推动原油和工业金属普涨,油价升至近79美元。

  何世红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动荡不安,各大经济体在利益博弈中应该求同存异,寻找更多的共同诉求,否则将不利于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