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汇改之意刺激人民币连涨两周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201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全球经济逐步企稳回升的第二年里,中国仍将继续经受后危机时代的考验,特别在主导国民经济总体继续向好回升和维持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前

        201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全球经济逐步企稳回升的第二年里,中国仍将继续经受后危机时代的考验,特别在主导国民经济总体继续向好回升和维持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如何处理接下来人民币问题将是摆在决策层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就在G20第四次峰会召开前夕,中国人民银行意外发表了有关于将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言论,这令市场尤其是人民币走势剧烈波动,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已经连涨两周,美元兑人民币更是一度跌破6.77位置,连创05年汇改以来的新低。

       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这几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在之前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但人民币汇率却保持了基本稳定,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展示了我国促进全球经济平衡的努力。

        纵观整个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在增长较快回升的基础上,金融市场总体基本运行平稳,而人民币汇率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保持稳定,美元兑人民币基本处在6.82-6.84区间内呈现窄幅横向盘整之势,表明央行在经历此前金融危机和随之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后汇率政策上表现的更为谨慎,以兑美元这一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保持稳定为主。但也因此招来了国际各界的舆论和政治压力,特别是美国方面认为中国在有意人为控制人民币汇率且币值仍然严重低估,从而采取“软硬兼施”的方式也迫使人民币升值。

        而人民币顶住国际压力在2010年的前半年中依旧维持稳定后,于6月19日即G20第四次峰会召开前夕,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发表讲话指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当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已趋于平稳,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一声明很可能意味着中国央行将开始放弃自2008年7月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实际盯住美元的立场,并开始逐步推进适合本国发展的汇率机制,而不一味将人民币同美元绑在一条船上。

        尽管央行表示这次汇改的主要目的是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但这或许也标志着高层态度的改变,即中国政府目前正致力于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而不是继续根据本国政治和经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汇率水平。此外,这次改革的推出意味着过去22个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的结束,并重新回归汇率体制改革上,因为随着近两年人民币锁定美元汇率,在这过程中已经反映出美元不符合其储备货币的一面即不稳定,而把人民币长期与美元挂钩将带来巨大的风险。在08年底至2010年的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美元呈现一波三折走势,美元指数剧烈动荡,波幅逾1500个基点,而受此影响,人民币兑欧元、英镑等非美货币也呈现明显的大幅波动走势,如此不稳定的汇率无疑将负面于对外贸易,从而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在度过国际金融危机这一特定时期后,中国汇率机制的进一步改革也将变得尤为重要。

        虽然在中国人民银行在表态决定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连续两周上涨,美元兑人民币从6.83位置一度跌破6.77位置,跌幅近0.9%,但是市场大多数人士认为在2010年余下半年时间里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可能将不会超过2%,因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不会对人民币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而鉴于人民币兑欧元2010年迄今已经上涨16.5%,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商收益受损,人民币升值幅度将会较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