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需求助推人民币加速走出去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新华社7月7日专电称,作为预防外汇危机爆发的一项重要措施,韩国正推进与中国签署经常性货币互换协议方案,而这一方案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媒体援引韩国政府相关
新华社7月7日专电称,作为预防外汇危机爆发的一项重要措施,韩国正推进与中国签署经常性货币互换协议方案,而这一方案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媒体援引韩国政府相关人士的话说:“和中国签署经常性货币互换协议能大幅降低金融危机的风险。作为签署经常性货币互换协议的第一阶段措施,韩国向中方提出,把两国已经互换的货币用于两国企业贸易结算。”
报道援引韩国高官的说话认为,“和中国签订无限期货币互换协议,能够大幅降低金融危机的风险。”
目前,中国正在推进让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因此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有可能接受这一方案。此前,韩国曾在2008年12月份与中国签署了260亿美元(按当时汇率约合18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有效期至2012年4月份。双方并约定“同意探讨将互换货币兑换成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及比例”、“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此后,2009年7月,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公布,人民币“走出去”的官方机制正式启动。首批试点地区为上海市和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四城市,境外范围确定在港澳和东盟地区,试点企业仅有365家。
今年7月,央行等多部委宣布,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全面扩容。央行联合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发出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由上海市和广东省的4个城市,扩大到北京、天津、内蒙古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使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避了中国出口商的外汇风险。而韩国与中国签署经常性货币互换协议方案,韩国的此一需求将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是人民币走出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