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中国是否会启动加息周期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上周五,韩国央行出人意料地将基准利率上调了25个基点至2.25%的水平,成为亚洲又一个开始“退出”的国家。此外,上周四晚,马来西亚央行也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

       上周五,韩国央行出人意料地将基准利率上调了25个基点至2.25%的水平,成为亚洲又一个开始“退出”的国家。此外,上周四晚,马来西亚央行也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75%,这次调整也是马来西亚今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基准利率。

  事实上,在本次升息前的多次谈话中,韩国政府官员已经提到了可能会动用利率手段的可能性,韩国的通胀率已经上升到3%以上的水平,而PPI则一直在4%-5%的高区段运行。随着经济形势逐步好转,韩国开始动用加息手段,对实行了一年半的极端低利率政策进行调整,也在意料之中。但之前市场普遍预期韩国将很可能在二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即8月份对利率进行调整,因此此次利率调整仍然出乎市场预期。

   韩国加息进程启动后,市场普遍预期,韩国央行会在今年加息三次,将基准利率提高到将近3%的水平。由于韩国央行每月都会议息,因此在加息频率上仍然值得思量。但可以肯定的是,加息周期一旦启动,将很难停止,在未来两年内,韩国央行将利率提高至3.5%的正常水平,将是无可避免的。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市场对加息存在或多或少的疑虑,认为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加息将有损复苏进程,但以韩国为例,即使在今年年底前加息至2.75%,这样的利率水平与历史平均水平相比,仍然是偏低的。换句话说,韩国官方仍将对经济保持一定的刺激,但由于通胀压力显现,必须要通过提高利率来调整市场的供需关系,特别是需要开始逐步压制需求,尤其是投机性需求。

  马来西亚的情况也是如此。在加息三次后,马来西亚的基准利率仍然处于较低的历史区间内,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速很可能在2010年超过6%,创造过去10年来的最高增速,在这样的情况下,央行加息也情有可原。但也如韩国一样,即使加息三次,马来西亚的货币政策仍然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

  而在韩国加息后,中国面临的形势就更为复杂。在韩国加息后,中国已经成为亚洲主要经济体中除日本外唯一一个未启动加息周期的经济体。之前印度已经开始加息,中国台湾也于近期启动了加息周期,新加坡也将自己的汇率波动区间向强侧调整,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尽管中国央行已经允许人民币小幅度升值以遏制输入型通胀,但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汇率政策仍然无法取代利率政策对国内经济的调节作用,而近期通胀压力仍在不断上升,通胀已经不仅反映在CPI上,也反映在不断上涨的房租和突遭收购的夏粮上。在上半年流动性管理成为主流,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是否在下半年启动加息周期,将仍然值得中国的决策者思量。

  对于中国来说,加息意味着更多的热钱流入,从而导致更多的流动性占领市场,引发资产泡沫以及通胀的更多忧虑。而如果不加息,仅通过行政手段和“口头调控”来控制通胀,那么则将引发更强的通胀预期。而且,即使加息,加息的步骤应该如何确定,并如何定调每一个“小周期”的基调,将也在很长时间内困扰央行的官员们。

  从历史上看,中国一般会追随美联储的加息周期,但目前来看,由于失业率高涨,美国很难在明年二季度前启动加息进程。而对于中国来说,能不能将目前极低的利率水平维持在明年的二季度,相信鲜有赞同者。事实上,韩国、印度以及澳大利亚的加息已经表明,利率调整是一个更加“国内化”的政策工具,完全追随美国的加息进程,将有损于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当然,在加息的议题上,中国已经显得落后,在二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的7月中旬,中国央行是否会开始新一轮的加息周期,相信也开始成为市场博弈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