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不追热点不犯大错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坚持基本面研究支撑的价值投资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犯大错误,不会出现某些热门股票“万劫不复”的被动局面;基本面好的公司在规避风险方面是管用的,即使买入的时点没有那么准确,也能通过时间来补偿,最终挽回
  坚持基本面研究支撑的价值投资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犯大错误,不会出现某些热门股票“万劫不复”的被动局面;基本面好的公司在规避风险方面是管用的,即使买入的时点没有那么准确,也能通过时间来补偿,最终挽回阶段损失并获得收益。

  进入2010年,海外股市已经全面进入后危机时代,国内投资者如何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在华尔街打拼15年后归来的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潘永华近日表示,“QDII扬帆出海要抓住后危机时代的危中之机,理性投资,不盲目追热点,精心做好海外投资和研究工作。”

  记者日前获悉,广发基金公司旗下首只QDII产品——广发亚太(除日本)精选股票型基金已获证监会核准,拟近期发行,潘永华和他带领的广发国际业务团队经过近三年的准备和磨合,即将进入海外投资实战阶段。

  后危机时代理性投资

  谈起海外金融危机,作为亲身经历者的潘永华最有发言权。他从国内读完本科后就到了美国,获得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后,一直在纽约华尔街金融机构工作,先后就职于巴克莱资本、法国巴黎银行、SAC对冲基金等国际大型金融机构。

  “高杠杆率直接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在高杠杆背后则是机构和个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并且金融机构高层决策者没有意识到高杠杆率所对应的高风险的存在。”潘永华举例说,当时很多金融衍生品的设计都是只注重短期经验,用一年甚至半年的市场波动率输入模型计算金融衍生品的价值。

  高杠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趋向于模型化、标准化,对于单个金融机构来说,可以提高收益并控制风险,但当所有金融机构都同样追求金融模型计算出来的高杠杆金融衍生品,而且风险管理机制趋同,就很容易造成金融危机性质的巨大市场波动。

  让所有投资者欣慰的是,2009年至今全球经济和股市正从危机中走出来。潘永华表示,各国的救市政策及时有效地把经济和股市从危机中往外拉了出来,财政刺激和流动性推动是2009年全球股市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进入2010年,后经济危机时代所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将比较大。

  “美国经济就像一个中老年人,中国经济就像一个年轻人,美国从危机中完全走出来所需要的时间肯定要比中国长很多。”潘永华认为。

  理性投资是潘永华在采访中多次强调的主题。他表示,在美国股市从1981年到2007年的超级大牛市(期间只发生短暂的调整)中,很多共同基金形成了不做仓位,满仓投资的习惯,这个习惯延续到2008年,让国内出海的首批QDII与其他海外基金受到很大的损失,新出海的基金系QDII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努力在选好股票投资的同时,也进行相应的仓位调整。

  即将出海,潘永华全力准备,他表示广发基金要以研究为基础谨慎投资,利用好广发基金对中国上市公司强大的研究团队,先把第一只QDII产品的业绩做好,然后再追求海外业务的发展。公司下一步拟设立香港子公司,拓展海外投资者投资大中华地区股票的业务。

  潘永华进一步表示,投资的表现要看长期,尽管从2-5年市场业绩来看,A股市场的收益率不错,但如果是拉长到10年左右,中国股市上涨幅度并不是特别优秀,香港国企股、俄罗斯和印度市场的上涨幅度都明显大过A股,所以投资者要辨证地看待海外投资的优劣势。

  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1日的10年平均收益率,中国A股12.8%的年收益率是明显小于香港国企的20.6%,也小于印尼、印度和澳大利亚股市,这三个市场之前十年平均收益率为15.5%、14.3%和13.5%。在2010年上半年,中国A股下跌幅度也明显大于亚太地区其他股市。

  不追热点 不犯大错

  潘永华表示,投资不能追热点,不追短期收益率最大的品种,而是要坚持以基本面研究支撑投资,这样的投资才能“心安理得”。

  在十几年华尔街投资风雨中,他见过了很多海外市场追逐热点而损失惨重的例子,远一点的有2001年网络泡沫的破灭,近一点的则是2007年四季度后一度出现的暴跌。

  “投资要成功,说到底就是要比人家研究得好、挖掘得深,最终的回报来自于研究。”潘永华认为,“大家都在讲价值投资,在研究公司发展趋势的时候,比的是谁的研究更深入,要搞清楚一个公司是未来能否提高在行业中的市场份额,并不容易。”

  他表示,坚持基本面研究支撑的价值投资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犯大错误,不会出现某些热门股票“万劫不复”的被动局面,基本面好的公司在规避风险方面是管用的,即使买入时点没有那么准,也能通过时间来补偿,最终挽回阶段损失并获得收益。

  潘永华进一步表示,在海外市场投资要比在国内投资复杂,简单看一个指标而进行的所谓价值投资并不太管用,例如有的金融业公司的盈利主要是通过高杠杆率产品获得,例如前几年海外很多银行主要依靠高杠杆金融衍生品提升业绩,到海外去投资要特别关注企业盈利的来源与质量。

  潘永华介绍说:广发基金公司的国际化起步较高、准备充分。从2007年下半年成立国际业务部以来,在近三年时间里,投资团队对亚太证券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有来自美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地的国际人才加盟广发。

  新兴市场未来空间很大

  对于后危机时代的全球投资,潘永华仍然看好他所擅长的新兴市场投资机遇。

  “1995年,我在华尔街刚刚进入金融行业,美国金融机构对新兴市场都不太重视,被认为是一个边缘化的市场,当时美国最流行的是新技术、金融和地产等板块。直到2001年以后,新兴市场才逐渐被重视。”潘永华对海外投资新兴市场的历史如数家珍,“新兴市场中俄罗斯先涨起来,上涨幅度很大,随后是巴西股市,这两个资源优势国家股市上涨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崛起对资源的巨量需求。”

  潘永华表示,新兴市场国家未来发展空间很大,这些国家的经济基数和人均GDP比较低,一旦经济发展之门被打开,就会从“涓涓细水”变成“洪流之势”。中国已经是如此,印度经济未来也会起来。

  “当我们投资一个地区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在经济上、资源上是不是互补,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国家,资源比较匮乏,但劳动力有一定的剩余,相比之下,有一些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比如说澳大利亚就值得投资,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也是选择方向之一。”潘永华说。

  新兴市场另一个吸引潘永华的地方,在于高成长行业机会比较多。在美国这样的成熟经济中,行业成长速度普遍一般,只有新技术、医药等少数行业在技术变革下可能产生一批快速成长的公司;而在中国、印度这样的国家,很多行业都有快速成长的机会,需要基金经理去深度挖掘。

  从长期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投资者将部分资金投资于海外市场,不但可以最大程度分散投资过于集中国内A股单一市场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分享周边高成长市场的机会,同时可以通过QDII构建完整的“中国成长”配置。

  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1日的10年平均收益率,中国A股12.8%的年收益率是明显小于香港国企的20.6%,也小于印尼、印度和澳大利亚股市,这三个市场之前十年平均收益率为15.5%、14.3%和13.5%。在2010年上半年,中国A股下跌幅度也明显大于亚太地区其他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