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控制:化解成本效益之争的一剂良药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企业内部控制(下称“内控”)的成本与效益之争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对于企业来说,凡事都是要讲求效益的。而内控也是一项投入,那我们应该如何考量内控的投入产出比?事前做好投入产出规划  “内控是一个管理的
  企业内部控制(下称“内控”)的成本与效益之争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对于企业来说,凡事都是要讲求效益的。而内控也是一项投入,那我们应该如何考量内控的投入产出比?事前做好投入产出规划

  “内控是一个管理的范畴,所有的管理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企业规模是影响内控成本的首要因素。此外,业务的复杂程度越高,内控成本也就越高。”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克慧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初始成本和持续成本也是内控成本中不可忽略的两大因素。原来的管理基础很好,那么内控成本就能降低一些。内控是将管理提到新的层面,内控实际上是给了管理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高度。”华志泰欧企业管理咨询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朱希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影响企业内控的因素,他认为其主要体现在直接成本、改革成本及后期维护成本三方面。

  “直接成本是指企业实施内控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而企业的管理及内部流程再造等事项,可以理解为一种企业内部改革,而开展这项改革所涉及的成本是不好计量的。”朱希铎分析说。他提及的后期维护成本则属于持续成本范畴,是一种长期、持续地投入。

  因此,为了将实施内控对企业运行的影响降到最小,事前的资金安排、计划就显得十分必要。

  “我将这个事前的过程理解为一种预热。内控实施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难以测算的成本。但正因为如此,内控实施之前对内控成本的全面预估,能帮助企业更加从容地应对挑战。”朱希铎告诉记者,他认为企业都应该好好算算这笔账。

  文化控制是突破口

  只要是管理就要付出成本。但投入越大,相应的内控效益就越高吗?“抗风险能力和投入不一定成正比。”张克慧一针见血。

  “无论是世通还是安然,他们的信息系统和风险管理的投入一定很高。但内控最关键的是控制环境,而环境的控制是一个软性的指标。凡是人做的,就有一种控制和反控制的动机在里面。这和增加多少成本没有必然的关系。即使成本增加了很多,但是到了管理层执意不执行,一样控制不了。”张克慧分析说。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科索委员会(COSO)最先强调的就是控制环境。很多人忽视环境控制,而先上很多控制手段和控制方法,增加了很多成本,却都不管用。为什么不管用?因为首先企业文化就不是一个管理的文化,不是一个风险控制的文化。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再多的手段和方法都只是一种摆设,是徒劳的。”张克慧说。